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防范转型过程中出现阵痛 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节能减排是大进步;可以综合运用碳市场、碳税和行政手段

文章来源:新京报王春蕊2021-03-30 21:38

以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是非常大的进步

 
  新京智库: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强度有着较大差别。因而,实现不同排放主体和区域的减排任务,在一定时期内,碳交易就是一个必然需要用到的手段。那么,我们的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徐晋涛: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过去三四十年来,环保效果不佳主要还是因为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成本比较高,而且反弹现象也比较严重。市场手段一个特别大的优势是,实现同样的目标,总社会成本会相对较低,因此来自企业和社会的阻力也会比较低,就更可持续一些。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好处是减排边际成本最低的企业会多减排,减排边际成本比较高的企业就会少减排。减排力度大的企业和指标富余的企业,就会把富余的指标卖给急需的企业,这样就使双方得益,总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并且实现减排边际成本的均等化。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的碳排放有差异。有的企业减排成本特别高,有的企业减排成本非常低,通过碳交易,建立一个碳市场,实现减排目标。
 
  减排边际成本在全国范围内的均等化,很重要。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做到这点。而国家认识到只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才能实现顺利地减排,实现减排任务。可以说,这是过去十余年,从“十二五”以后到现在,国家在政策工具转型上迈出特别大的一步。
 
  碳交易市场还有其他好处,比如说可以跨行业交易。而如果有了一个更加丰富、更有包容性的碳市场,可以跨行业进行交易,有的企业如果现在减排困难,不但可以向其他碳排放的企业购买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还可以通过购买碳汇的方式,缓解自身减排压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参与。环保组织如果认为减排的力度不够,可以到市场上把碳排放指标买走,工业企业排放的指标就会进一步降低。像欧洲的碳交易市场,可以储备,就是今天的指标可以放到未来,这样市场空间上可以扩大,时间上也可以移动,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选择余地,会对企业的减排事业、整个工业企业减排的事业,以及对国家减排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
 
  唯一一点令人不太放心的地方是,试点成效还不太显著。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试点,在普通污染物交易方面有二三十个试点,但最后都不是特别成功,几乎是无疾而终。问题在于没有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因此,在推进碳交易机制中,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议题。从长期执法来看,如果有一个碳税,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齐晔:目前碳市场问题已经正式进入政府工作议程,并计划在6月底之前,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就要上线交易。这是个好消息,因为碳市场的确可以提高效率和成本收益。一些政府补贴、政策工具出现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碳市场应该可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
 
  不过,我国的碳市场试点自2011年开始至今虽然已近10年,但碳市场交易量比预期要小很多,并且碳交易价格始终是在低位徘徊。碳市场真正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指标是价格。价格很低,从理论上讲,它就不能发挥效果。而影响我国碳市场活跃的一个主要难点,在于企业碳排放的测算和监控比较困难。
 
  碳市场的本质是个政策工具,并且只是众多重要政策工具之一。过去十几年当中,我国在节能减排领域能够发挥作用的有效政策工具,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其他政策工具如何真正落地也很关键。比如,2009年时,财政系统研究机构就已经有了一个碳税方案,碳税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但至今没有落地。
 
  可以把碳市场、碳税、行政手段等综合运用。欧盟之所以选择走碳市场的途径而不是碳税,这是欧盟治理结构特征所决定的,欧盟要实施碳税是非常困难的。但中国是单一制国家,这样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如果走碳税途径,中国具有体制优势,地方政府也有积极性。
 
  因此,在今天积极优化和推行碳市场的过程中,有必要考虑与其他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特别是碳税工具综合运用。将全部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进行综合运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建设碳市场,而是要利用碳市场实现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