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
论坛在广州举行,
论坛围绕“臭氧防控和
碳排放达峰”主题,积极探讨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是广东低碳
试点十周年,已超额完成碳强度目标,十年累计下降超44%;此外,广东
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2010年11月,广东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随后,广东省被列为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深圳、广州和中山也先后成为第一、二、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十年来,广东持续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低
碳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驱动程度逐步降低。2019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 97929.93 亿元(2015 年不变价,占全国10.9%),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 5.56 亿吨(约占全国 5.7%),位居全国第六位;碳强度水平为 0.57 吨 / 万元(为全国第二,仅高于
北京)。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幅度明显,“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 23.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 19.5% 的目标。“十三五”前四年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 20.1%,接近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 20.5% 的目标。
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从省到市、县(区)的低碳试点;从宏观层面的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低碳发展规划,到微观层面的低碳产品、社区、园区;从抓住重点行业、重点碳排放源的
碳交易,到普惠公众百姓、涵盖城镇农村的碳普惠;从国际前沿的
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到领先全国的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程,广东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
此外,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2013年12月正式开始运行。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是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