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10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地增强。“十四五”规划将继续深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构建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有更严格和更高标准,首先应优先处理PM2.5(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的难题。
赵英民介绍,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有8项已提前完成。其中,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他说,今年1-9月,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2%,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从现在进展情况看,到今年年底,“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将全面完成。
赵英民表示,在确保“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圆满收官的基础上,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
碳中和愿景。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
赵英民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他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抓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同时,发挥三地各自优势,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关於“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工作,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伯光表示,湾区生态环境目前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与国际湾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大湾区的生态环境应该有着更高更严标准。“以空气质量为例,国际对PM2.5的控制标准要高於湾区。目前看,湾区环境生态质量确实还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国家提出要将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那在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有更严格和更高标准。”
王伯光指出,湾区首先面临着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难题。当前,湾区臭氧污染已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方面PM2.5需要得到进一步控制,达到国际每立方25微克的国际标准,另外一方面臭氧浓度也要得到控制。“相信在‘十四五’期间,国家还会对湾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作出进一步的部署。”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