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加大绿色金融支持,不搞政策“一刀切”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一些地方执行政策时出现了“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做法,给企业和百姓造成不少困扰。
根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的相关信息,工业方面,一些达标排放,或者经过治理可以达标的企业遭遇停产、限产,工人歇业,订单作废;民生方面,清洁能源还没着落,新的取暖设施尚未建好,就一股脑先让百姓把旧煤炉拆掉。
此次会议上,李克强特别强调,不能搞简单化处理和“一刀切”。要注重运用经济政策、法规标准等手段,调动各方面节能减排的内在积极性。
运用经济政策,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健全促进绿色发展的
价格等机制,推广脱硫、脱硝电价成功经验。
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曾撰文提出,在过去10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电力行业减排中,环保电价政策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预期在蓝天保卫战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此外,李克强指出,要加大绿色金融支持,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建立用能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自2011年在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以来,7个
试点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达到2.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5亿元。“
碳汇”已逐渐成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高效工具之一。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18年9月,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1700余家发电企业,年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
但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在法律保障和市场化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碳市场要注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干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曾表示,碳市场只有在市场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理的
碳价格,才能够有效、合理配置减排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以最低成本进行节能减排。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