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叠加,火电形势愈加严重
提起火电企业的困境,还要从由来已久的煤电矛盾谈起,而煤电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仍应从“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找寻。
虽然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先于煤炭,可后者却更早地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起初,很多人将两者的顺利衔接,寄望于煤电
价格联动,但由于煤炭和火电这两大产业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未同步进行,火电行业对
价格波动更加敏感。再者,煤炭、电力及下游用户利益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上下游博弈大于合作。
而煤电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产业上下游的约束。在发电侧,动力煤成本占发电成本的70%左右,给煤电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销售侧,大部分煤电机组已进入市场交易,两头挤压的结果就是,煤电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此外,政策导向也为火电困局添了一把火。
自2016年起,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控制煤电装机规模的政策。其中,《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2019》披露,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已经得到优化,新能源发电占比进一步得到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发电新增火电4380万千瓦,比上年减少73万千瓦,且已连续四年减少;而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127万千瓦和452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多投产407万千瓦和少投产815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的逐年提高则代表着火电机组发电份额逐年受到挤压,而且,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有的项目已经低于当地脱硫煤电的标杆电价,平价时代的提前来临,也把火电企业逼到了死角。
更严峻的是,对于2050年中国火电装机仅保留6亿千瓦的说法,多数业内资深人士不但表示认可,甚至大胆预测煤电仅保留3亿千瓦左右。这就意味着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大,火电企业的“倒闭潮”在所难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