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各省市的能耗强度和总量的“双控”目标。同时控制能源消费(
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双控双降”机制,是我国当前
节能减排的主要管理方式。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我国城市能源消费与
碳排放占全社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城市
节能减排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城市层面的节能减排“双控双降”指标一般按照行业(条)、区县(块)和重点用能单位(点)三个层级进行分解,典型的如
北京市节能减排的三级“双控双降”目标责任制。
城市节能减排“双控双降”管理面临的困境
“双控双降”管理目标包括能源强度目标与能源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分解目标主要采取“一刀切”和协商达成,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十二五”以来,能源强度和总量目标主要根据节能潜力、“自顶向下”式地分解,但“条”“块”目标不协同,“条”“块”目标分解不彻底并与“点”目标不衔接等问题始终存在,从而给“双控双降”管理的实施带来困境。
“双控双降”管理的抓手少、覆盖范围小。由于节能减排“条”“块”目标分解不彻底,目前城市节能减排“双控双降”管理主要聚焦于“点”——重点用能单位。在既有能源统计支撑体系与法人单位管理体制下,其几乎成为城市节能减排管理的唯一有效抓手。未来,随着城市重点耗能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的逐步退出,重点用能单位的门槛也必将越来越低,数量越来越多,可能造成节能减排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除了“点”管理之外,各部门(“条”)为了完成自身的节能减排“双控双降”管理分解目标,通过自主搭建统计监测体系与管理实施体系,来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如北京市建筑能耗统计与监测
平台建设、建筑能耗限额管理等。该方式虽然解决了节能减排“条线”管理的抓手问题,但也导致了节能管理碎片化、部门交叉等问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统计口径各异、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各自为战”,与总体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区县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实现有效衔接。
产业结构调整让位于功能结构调整
未来我国城市节能减排将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包括精细化、协同化、智慧化、城市功能结构调整逐渐取代产业结构调整等。第一,“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节能减排也需要精细化。第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承担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的任务,而且与能源安全、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治理大气污染、其他污染物减排、循环经济等多目标相互协同、共同管理。第三,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入全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渐让位于功能结构调整,而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将深刻地影响能耗的空间结构变化,未来城市的用能主体也将越来越向功能性园区、建筑和社区集中。第四,技术创新将为节能减排管理的转型提供重要条件。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智慧城市技术将为能源管理提供重要创新思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