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能源转型是以影响极其严重的大雾霾为背景的,且在伦敦之前,人们并没有任何对于雾霾的相关认识和解决办法,在此背景下,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政策无论是从速度上讲,还是从效果上看,都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然却也造成了至今仍未完全弥合的伤痛。而同样的问题摆在面前,对于当下需要治理雾霾和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的中国,又当如何面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的著作《八次危机》认为,以往中国面对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原因在于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可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面临周期性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时可以实现“软着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回到当下,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这种靠成本转嫁实现“软着陆”的方式可能已经不再现实,如果采用英国式激进变革的方式,面对的问题也会更加复杂,且当文明已经演进到21世纪,是否还应依靠造成不只是一个阶层甚至可能是整个社会撕裂的难以愈合的伤痕的办法解决问题也更需仔细斟酌。当下无论是推进能源的市场化变革、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能源转型,都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推进的方式是“壮士断腕”还是寻找“软着陆”的路径?也同样值得商榷。
(综合《财经》、网易新闻等消息整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