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环保部监测中心,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环保厅、浙能集团联合举办,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副所长高翔等专家,召开的煤炭发电超低排放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于7月2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当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煤炭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最新排放指标,由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发布,使用超低排放新技术后,浙能嘉兴发电厂7号、8号机组烟囱总排口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分别为不超过3.08毫克/立方米、15.1毫克/立方米、23.67毫克/立方米,使该标准比国家标准分别下降84.6%、70%和76.3%,达到甚至低于清洁发电的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同时,污染物中气态总汞不超过2.5微克/立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的30微克/立方米的排放限值;特别是PM2.5的排放浓度不超过0.3毫克/立方米,脱除效率实测达85%以上。据初步估算,改造后,单台机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年可多减排二氧化硫约550吨、氮氧化物近1000吨、烟尘约400吨。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据国家制定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的重点地区排放标准,烟尘不超过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不超过100/立方米(新建),200/立方米(现有)、氮氧化物不超过100毫克/立方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所谓“超低排放”,就是采用浙能集团自主创新的“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对燃煤机组现有脱硝、脱硫和除尘设备进行提效,引入新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对汞和三氧化硫进行进一步脱除,使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的排放标准,尤其是PM2.5脱除率可达70%以上。目前,这一技术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获得受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浙能集团在嘉兴电厂7号、8号两台百万燃煤机组上实施改造,同时新建的六横电厂、台二电厂等百万机组也按照此技术方案进行同步设计并建设。7月10日,六横电厂1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国内首台超低排放与主体工程按“三同时”建设投运的百万机组。目前共有300万千瓦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浙能集团已在本集团内全面推开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在2016年底前,将完成所属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改造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30万千瓦机组改造工作,以实现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覆盖。届时占全省统调燃煤电厂近一半容量的机组将实现超低排放的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发电占比近70%,在浙江统调燃煤机组发电量占全省总用电量的56%,这一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浙江之所以成为全国首个采用该超低排放新技术的省份,就是清醒的认识到燃煤发电必须要走出一条清洁生产的新路子,才能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化。”浙江省经信委蔡刚副主任说。
“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煤炭的清洁燃烧和清洁排放技术为燃煤电厂未来发展的新空间、新蓝海,这一技术上的突破,将给整个燃煤火力发电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认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副所长高翔说:“超低排放技术的广泛运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水平,而且也为煤电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表明这项新技术具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