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初,我国就已经开始建设小旋窑水泥生产线。据易碳家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际先进的湿法窑水泥厂已经成为我国水泥产业发展主流。虽然当时我国尚不能制造成套的水泥生产设备,但在购买国外水泥装备方面的技术起点比较高,紧跟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而在大跃进时代,工艺简单、投资小、成本低、见效快的立窑工艺重新开始大行其道,把我国水泥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一下子拖后了四五十年。
根据行业统计资料,在1960年、1970年、1980年和1990年,我国立窑水泥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0%、41%、68%和81%。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有企业陆续引进干法旋窑生产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我们1992年建厂,当时全国的干法旋窑生产线不超过5条。”北京水泥厂一位资深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那几年是我国水泥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基本是700吨/天的小型悬浮预热窑;90年代开始基本是2000吨/日的干法旋窑生产线,1995年以后陆续出现3000吨/日的生产线。2000年以后,主要以5000吨/日的生产线为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国水泥产业跨越了10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落后一下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00年前后,我国基本解决了5000吨/日~10000吨/日PC窑成套水泥装备的国产化问题。此后,新型干法水泥窑在我国迅速兴起,以立窑为主的落后水泥产能开始被大批淘汰。到目前为止,我国水泥产能结构已经基本合理,下一步要继续淘汰的,将是早期兴建的一批规模较小、较为落后的新型干法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000吨/日以下的产能,目前占30%左右。”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首席专家熊运贵说,去年全国水泥总产能已经超过25亿吨,实际产量为22亿吨。“但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水泥产能过剩3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对于水泥行业的污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粉尘了,尤其在“立窑时代”。据高长明介绍,普通立窑生产线的粉尘排放量为2%,也就是说,生产1吨水泥,就要排放20千克粉尘,而新型干法工艺的粉尘排放量仅为0.15千克/吨~0.2千克/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以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当年我国水泥产量为13.6亿吨,其中落后小水泥产量约占一半,当年水泥工业排放粉(烟)尘444万吨;如果全部产量按照新型干法工艺的排放标准计算,全国水泥行业粉尘排放量仅为30万吨。由此推算,落后产能的粉(烟)尘排放量占水泥工业总排放量的96%。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