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内需培育需要一个过程等新形势,如何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创新思路,打破常规,从大处着眼,从关键环节入手,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的节能潜力,不仅在工业内部,更主要的还是在系统性上,需要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挖掘。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分析以及结构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社会消费节能潜力分析表明,我国的节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是节能潜力之所在。当然,强调用电设备的各自节电,不能带来节约。例如,我国电力低谷时的利用率仅约70%左右,大量的低谷电没有得到利用,这也是一种浪费,而且可能是极大浪费!从这个角度看,系统性节能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总体上看,如果不改变实际存在的住房以高层为主、运输以卡车为主,制造以出口导向为主、出行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格局,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难以改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节能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
一是解决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社会整体能源效率低的问题。看一下“十一五”国家重点抓的1000家企业,“十一五”节能目标提前完成,不考虑具体的数据,说明企业的能源效率并不低,但我国能源效率比国外低十个百分点,这是人所周知的。从具体行业看,我国的铁路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据说是国际上最好的,但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几乎是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铁路系统通过控制供应,虽然提高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却造成中国特色的“春运潮”。又如,我国造船行业钢板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单个企业可以回收利用,却无形中增加了“边角余料”的无效运输,增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提高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强度。至少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今年目标,采取“拉闸限电”措施等不当做法,一些企业则由于完成订单任务,采用柴油机发电,能源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所有这些,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整个社会能源效率低的现象必须得到应有重视,否则不利于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散的秸秆等生物质却组织庞大的物流系统,集中起来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规模发电。
三是梳理经济政策,避免“政策逆导向”。总体上看,我国出台了不少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例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节能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建筑节能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否认,一些政策产生了“逆导向”,如“最低价中标”政策,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这一政策,购买的产品“偷工减料”,使用寿命短,导致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此外,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也应引起重视。如节能和减排之间,节能可以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减排会增加能源消耗。换句话说,减排不一定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从而收到一举多得之效。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