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大户"到"减排大户"

文章来源:文汇报徐晶卉2012-08-05 14:30

提高生产率、研制高端钢种、保障人员安全、节能减排、回收再利用……钢铁生产的方方面面有着高科技的身影 钢铁是智慧炼成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环保与生产效益之间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十分环保的技术会带来好的社会效益,但其对生产企业来说,意味着纯粹的投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始终是钢铁行业一直在探索的答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也许在这方面,欧洲有着更多可借鉴的经验。30、40年前的欧洲,钢铁产业污染严重,长期以来,欧洲钢铁工业一直在依靠创新和先进工艺巩固自己的地位,设备和工艺设计的众多新成果大幅度减少了每生产一吨钢所需要的原料和能源的消耗,这些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又再次显现出来。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欧洲的钢铁业终于在节能环保、循环再利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如今在中国,钢铁企业也已经进入了提高产品质量与环保节能"并肩而行"的阶段,且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正变得日益强烈。吕崇德还记得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钢铁大会的情景: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大企业高管,均对钢铁行业的产品升级、节能环保有着浓厚的兴趣。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在企业扩建改造时,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把这些兴趣化为了实际行动。宝钢集团公司投产了两座年产量各为150万吨的Corex设备,这其中,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Corex,即熔融还原技术,是一种可靠的炼铁生产工艺,它主要使用非焦煤作为能源和还原剂,由于工艺独特,不需要烧结和焦化设备,与大型高炉相比,这个工艺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了90%-95%。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马钢的Meros装备也是一大环保技术进步。Meros工艺,中文翻译为"烧结最大化减排",它是处理烧结废气和减少单位排放的一种技术。在排入大气前,烧结废气中的灰尘、酸性气体以及金属和有机物含量通过多个工艺步骤被降低到传统废气处理系统难以企及的水平,以实现减排最大化,除去有害物质。最早使用这种技术的是奥地利奥钢联钢铁公司林兹厂,Meros设备使灰尘排放减少了99%以上,含尘量小于5mg/Nm3,汞和铅排放分别减少了97%和99%,二恶英和呋喃等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97%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水平也大幅降低。据悉,马钢的这一环保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当然,在各种系统中被过滤的粉尘没有凭空消失,得益于科技的力量,它们"重新投胎",也有个好去处--做建筑材料,如砖头。原来,粉尘中含有一定的金属杂质,与水泥等材料融合,能制作更高质量的砖头,或用于铺路,使道路更加坚固。更重要的是,年产5000万块粉煤灰砖可"消灭"掉6万吨粉煤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如今,穿着蓝色工作服、带着黄色安全帽的赵光武走在生产车间里,感觉与走在大马路上差不多:"没啥粉尘,就是热一点。"而他的徒弟张春雨却觉得,今后这些热气也能被回收利用。作为技术型、专业型的新一代钢铁人,他在学校中被灌输的就是绿色炼钢理念,他认为,生产一吨钢铁所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可以远远少于过去任何时期,当前技术和未来解决方案的结合,终有一日能够让钢铁生产零排放成为现实。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