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规模过小,采用落后或低水平的工艺装备,能源环保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能耗高、二次能源回收低和污染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一直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在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生产流程向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发展,为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提供了可能。
这一阶段,钢铁行业主要是结构节能,即通过调整钢铁工业生产的工艺结构、用能结构以实现节能。如提高炼铁喷煤比,增加球团配比,采用连续铸钢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轧钢坯料热装工艺等。同时,重点推广精料、贴水与处理、溅渣护炉、炉外精炼、连铸、一火成材等先进技术,连铸比、轧钢综合成材率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的同时,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也随之降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产能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重。为保证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钢铁企业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000万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十一五”末,我国钢铁行业先进装备的产能比例提高到39.5%,先进装备数量所占比例提高至24.2%;落后产能比例下降至7.5%。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结构性调整,我国3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座数从2001年的4座增加到2010年的33座,炼钢转炉也已趋于大型化。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对钢铁企业而言,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硫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途径。为此,钢铁行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烧结烟气脱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石灰石—石膏法、循环流化床、氨法、有机氨法、密相干塔法、纯碱法、镁法、活性炭法等10余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在钢铁企业得到应用。各类技术竞相发展,适合不同烧结工艺和条件的脱硫技术逐渐成熟,为未来我国烧结烟气脱硫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1年底,钢铁行业共建成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317台套,占全部烧结机台数的25.6%;脱硫烧结机总面积达到47295.8平方米,占全部烧结机总面积的36.3%;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总投资约120亿元。在当前全国烧结单机平均面积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加强烧结烟气高水平脱硫专项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尽快解决烧结机脱硫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目前烧结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成熟烧结脱硫技术;多种污染物综合防治未引起重视;副产物利用难度大,存在二次污染隐患;脱硫装置投资大,占烧结机总投资的20%~50%;吨烧结矿脱硫运营成本高,等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将成为重点。我国现有烧结机1200余台,而我国已建设脱硫装置的烧结机只占到总量的25%左右,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工作仍亟待进一步推广。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能源转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除了淘汰落后产能之外,还要在全行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缩小在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有业内人士称,2001年~2010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讲,是以能量流优化为主的系统节能阶段。在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企业的“能源转换功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钢铁企业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余热余能回收和重大环保工程。随着国家一系列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的政策密集出台,我国钢铁工业依靠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提高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钢铁行业现有节能减排的工艺是成熟的,关键是要提高普及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从2005年开始在重点生产领域推广节能技术。在此前,我国钢铁业的能源利用率仅为30%,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特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主要以提高全行业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广利用“三干三利用”的六大先进技术,即干法熄焦、高炉煤气干式除尘、转炉煤气干式除尘的“三干”技术,以及水的综合利用,以副产煤气(焦炉、高炉、转炉)为代表的二次能源利用,以高炉渣、转炉渣为代表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三利用”措施。这些技术的推广,在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业内人士认为,推广“三干三利用”技术是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推广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提高能源的一次使用效率和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率,减排二氧化碳,减少粉尘、废水、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尽量多地回收电能,减少发电用煤量,提高企业用电自给率,使固体废物资源化,推动节能环保增效。这些技术在很多钢铁企业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已投入干法熄焦84套,干法熄焦的套数由2005年的20套发展到2010年(下同)的104套;高炉煤气干式除尘由2005年的49套发展到597套;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由8套上升到49套;高炉渣的利用率由91.8%上升到97.4%,转炉渣的利用率由90.4%上升到93.1%;在副产煤气的二次能源利用方面,高炉煤气的利用率由90.7%上升到95%,吨钢转炉煤气回收由47立方米/吨上升到81立方米/吨,企业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由27.4%上升到32.9%。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遏制产能过快增长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国家对于钢铁工业的产能一直加以严格的控制,一是控制产能的审批,二是通过差别电价等手段压缩低水平产能的生存空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方面。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2007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项目投资管理,从严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禁止违规审批(核准)、备案。2009年5月13日,工信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对其减少或停止贷款。2009年6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从严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2010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坚决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压缩低水平产能生存空间方面。2006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自2006年10月1日起,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明确了对上述行业中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实行加价的时间和标准,同时规定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已经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2009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出《关于清理优惠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决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措施,对于继续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措施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2010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要求限期取消现行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优惠,明确继续对钢铁等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推进污染减排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和政策,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一系列法律的出台,使节能减排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将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
为了落实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约束性指标,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3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等3个办法,并将约束性指标的落实情况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钢铁工业的污染物减排主要是围绕二氧化硫开展的。2005年12月26日,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通知》,指出要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07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要求以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5%以上的国控重点污染源为重点。工业炉窑要使用清洁燃烧技术,以细颗粒污染物为重点,严格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2009年7月13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印发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钢铁行业烧结脱硫工作的目标:在2009年5月底已形成烧结烟气脱硫能力8.2万吨的基础上,2011年底前新增烧结烟气脱硫能力20万吨(其中中央企业10万吨)。2011年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排放二氧化硫不超过64.5万吨,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1.8千克。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促进能源节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颁布,从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明确为基本国策,把节约能源发展战略放在首位。
从2007年开始,随着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不断加深,降低碳排放成为节能领域的新的关注点。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
实际上,从“十五”开始,节能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了10项重点节能工程。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进行了进一步部署。其中,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要求在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能量系统优化工程要求对钢铁等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进入“十一五”之后,国家对于工业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成为节能潜力最大的实施者。2006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促进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节能一方面来自于节能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造。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06年1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其中,钢铁、有色金属露天矿山陡帮开采和地下矿开采结构参数大型化技术,高炉大型化技术,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电炉炼钢节能技术,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近终型连铸技术等被列入钢铁生产节能技术;工业窑炉余热、余能利用技术,干熄焦、入炉煤调湿、荒煤气显热回收技术,钢铁生产过程副产煤气余压、余热回收利用和发电技术被列入生产过程余热、余能利用技术。这对整个“十一五”钢铁工业节能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7月14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印发<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用3年时间(2009年~2011年),在年生产能力300万吨钢以上的钢铁企业中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预期可形成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10年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服务方式,在钢铁企业中开始大范围推广。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发展循环经济
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005年10月10日,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指南。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2006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该《意见》提出了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废”综合利用等措施。2011年10月27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召开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其中包括4个黑色金属项目。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方兴未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十一五”期间,一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成立为钢企的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了平台,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一是以宝钢、马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采用集中一贯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以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为核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管理的理念,将企业能源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功能与能源的控制、预测、调度等管理功能进行有机的、一体化的集成,基本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设计,系统和应用功能均比较完善。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二是以山钢集团济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采用信息处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建立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主要是数字化平台,将主要能源消耗信息和部分设备信息采集到能源管理中心,并对部分有条件的工序进行监控,基本实现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和与信息化系统结合的离线优化。
三是其他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采用数据分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仅是采集动力计量信息,通过软件实现编制能源管理报表、能耗分析、大屏幕显示等简单功能,无法实现在线处理与优化,本质上是以动力计量采集、管理为主的基础应用,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节能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能源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时运行与系统规划不同步、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步、主体装备改造与节能技术配套不同步等。此外,国家制定指导节能的政策、法规落实还有待加强;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合同能源管理前景可期
钢铁企业节能管理的另一项主要尝试是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其实质是企业以项目的节能效益返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和服务费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环节的应用,即节能服务公司与钢铁企业合作,开展钢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等过程。如炼铁系统的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炉顶余压干法TRT发电,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和焦化系统的干熄焦发电,炼钢系统转炉煤气回收和蒸汽制冷,轧钢系统的蓄热式燃烧改造、热装热送和电力系统的CCPP发电等环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据悉,截至“十一五”末,宝钢在集团范围内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项,已完成4项,并作为服务方承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项。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首个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完成的节能工程———高炉排煤风机变频改造项目,于2011年6月份成功投入运营。2011年,酒钢集团公司共实施了烧结余热发电项目等29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新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于2011年10月份并网发电,该项目采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式,总投资1.2亿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此外,国内钢企还积极参与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如2011年11月份,马钢参与投资的安徽欣创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宝钢于2010年新组建了主营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全资子公司———宝钢节能公司;鞍钢集团制定并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组建了鞍钢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实现与社会和谐共生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实施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钢铁工业也在探索一条与社会和谐共生的道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构建绿色产业链。目前,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生产流程的“绿色”,而是延伸到钢铁产品的使用领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下游行业的绿色、高效使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即高强钢筋的推广。据统计,用HRB500钢筋取代HRB335钢筋,可节约28%以上的建筑用钢量,取代HRB400钢筋可节约14%左右的建筑用钢量。此外,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价钢铁产品的节能减排潜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也已逐渐被先进钢铁企业所接受。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以宝钢为例,2009年,宝钢确立了“环境经营”的发展战略,绿色产品就是其中的要素之一。随后,宝钢热轧、冷轧、电镀锌、热镀锌、电镀锡5类碳钢产品的环境声明通过了世界最大的质量检验集团之一的英国天祥(Intertek)公司的验证。宝钢因此成为国内钢铁行业首家发布产品环境声明,并通过第三方认证的企业。2012年,宝钢推出了国内钢铁行业首个《绿色采购指南》,为规范采购物品绿色环保化,推动供给商选用绿色资源,实现绿色制造、强化环境治理等提供指导。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打造都市型绿色钢厂。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以来,钢铁企业就在以实际行动探索着一条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新建的鞍钢鲅鱼圈项目、首钢京唐曹妃甸项目都致力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厂;传统的钢铁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将循环经济、生态科学的理念运用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钢铁生产工艺优势,拓展绿色产品制造、清洁能源转换、非金属代谢物资源化和社会废弃物处理消纳4项功能,打造都市型绿色钢厂。在这方面,太钢、唐钢、济钢等企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钢铁企业正在成为城市运转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未来,钢铁企业将在整合社会资源,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城市和职工的和谐发展、共融共赢,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