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 协会(GSMA)今天在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Mobile Asia Expo) 上发布了其2009年标志性《移动通信产业绿色宣言》(Mobile's Green Manifesto) 报告的最新版本,其中介绍了营运商计划在能源和碳管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份针对全球(1)34个移动网路的分析报告表明,2009年至2010年,尽管移动连接和流量显着增加,但网路总能耗仅有小幅提高。分析报告还发现这一时期单位数据流程量的总能耗下降了约20%,每个连接的能耗下降了5%,这表明通信产业正在向到2020年每个连接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40%的目标迈进了很大一步。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GSM 协会监管政策负责人 Gabriel Solomon 表示:“这是历史上首个全球移动网路能耗和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的具体预估值,结果表明移动通信产业在降低自身以及其它产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成本方面取得了进步。移动通信可以透过一系列智慧应用帮助节约能耗,并且有助於降低至少是其碳足迹4至5倍的总排放量。”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该报告采用来自 GSM 协会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 (Mobile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服务的数据和分析,计算全球(2)移动网路电力和柴油消耗所产生的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分析表明,如果所有高於平均能耗的网路都能将能耗降至平均水准,按照2010年的价格计算,移动营运商每年节约1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而如果能降至表现最佳的前四分之一网路的能耗水准,每年则可以节约20多亿美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智慧手机、平板电脑、消费电子和机器对机器设备开始将一切都连接在一起,从汽车到医疗保健服务甚至整个城市,这将对许多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移动产业如今透过这些和其它进步推动经济各个领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成本的显着下降,并且该产业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成本节约。全球(3)约2600万个移动机器对机器连接预计每年能够减少30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按地区划分:
• 美国和加拿大共占移动机器对机器连接的50%,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38%;
• 亚太地区占机器对机器连接的23%,占减排的30%;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 而西欧则占连接的17%,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2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未来的减排力量来自智慧应用,这往往要依靠机器对机器通信产业,尤其是智慧电网和电表以及智慧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应用。移动产业能够为人为温室气体的减排贡献一份力量。对移动营运商而言,未来蕴藏着巨大的环境和商业良机,他们可以帮助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公司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降低能源成本,例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 全球用於智慧电网、智慧电表和车队管理的移动机器对机器连接数预计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大幅增长。2015年,全球移动机器对机器连接数将达到1亿左右(4)。届时可减少1800万吨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相当於路上减少了400多万辆汽车(5);
• 2020年,移动产业能够将减排力度提高到至少9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按照国际能源署 (IEA) 在《二氧化碳排放基线》(business-as-usual) 方案(6)中给出的预测,这一数字相当於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7%;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 2020年减排量的完成将得益於35亿个移动机器对机器连接(7)以及移动非实物化应用的投入使用,利用移动非实物化应用,出行、产品和流程都可以用虚拟方案来替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随着越来越多的营运商开始采用 GSM 协会的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服务,对整体移动网路能耗、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判断变得更加精确,同时还可以根据这类判断来追踪产业日後的表现。GSM 协会将继续与监管和标准制定机构合作,以确保已被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纳入全球性标准范围的移动能源效率基准管理方法能够与全球资讯通信技术产业制定的其他方法相吻合。未来还可能根据营运商和制造商共同商定的办法制定出能源和碳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估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