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总量指标、碳排放标准和认证体系、碳交易是我国政府“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首先,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制定碳减排约束性指标,并将此指标作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内容;其次为考核指标是否完成,需要制定一整套有关碳减排的计算、监测、核证(即“三可”问题)标准体系;最后,将运用标准体系核证的碳减排量进行碳交易,降低社会整体减排成本,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而这其中,“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是承上启下的桥梁,研究与开展“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温室气体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国际社会陆续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协议,确定了共同应对以削减总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国际上是自愿的减排,不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但中国一直在为温室气体减排事业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这就需要探索在中国开展碳交易市场。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正式公布,这是中国参与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尽管只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它是中国第一次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最前端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后,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中国的声音会越来越有分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之下的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它们都和参与国家的承诺减排量挂钩,更多的被看作强制性碳交易;另一种是美国等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在其国内市场发展出的一套自愿性碳交易机制(VCS),这同样被多个国家的自愿碳减排交易市场沿用。
而在我国已开展了一系列与“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相关的基础工作: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气候变化国家信息通报,能源审计以及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标准等工作。同时,我国现行的与“碳排放标准和认证体系”有关的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如各地纷纷成立环境权益交易机构,碳交易体系雏形初现;各交易所碳减排行动陆续展开,中国“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起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中国“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应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应符合我国的国情,易操作、易执行,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体现市场减排的发展需要。既能体现我国自己的特色,又能很顺利地与国际社会在此方面的工作相衔接。
为建立中国“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我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工作:一是建立服务于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的数据库、资料库;二是建立基准能耗或实际能耗的比对工作;三是建立基于项目的碳排放量和减排量的计算、监测方法;四是碳排放量和减排量的认证工作;五是易操作、易执行,符合中国企业发展状况。
建立碳排放标准和体系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涉及国家、行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各个角色,可以按照下述总体思路进行,既有分解又有综合,进而发展完善成为一整套碳排放和认证体系:制定指导原则和框架规范,明确各行业的碳排放测算、报告和核查认证体系所涉及的标准和程序等都应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和框架规范;明确行业对象对能源、建筑、钢铁、化工、建材、农业、林业、交通、废弃物处理、服务行业等,先行试点再全面展开,逐步建立各行业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建立碳排放标准和认证体系制定工作队伍,碳排放标准和认证体系制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应汇集政策、标准、行业、工程等各方面的资深专家参与,他们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一批有资质的碳减排认证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机构在碳减排认证中参与、策划和测量的重要作用;第三方独立机构应在政府监管下依据市场方式运行,服务于市场减排和政府咨询;第三方独立机构的培养成长应在市场环境中运行,政府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的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审核,相关管理部门审定的程序进行资质审定;创建与国际接轨的科学机制和体系,国际上通用“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虽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但它也有很多科学的地方,比如“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基本原则: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和准确性,可以完整地对各行各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价和认定。中国“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并吸收这些科学的部分,使之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就必然使得我们的“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又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总之,“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将使企业和各级管理者能科学辨别什么样的碳减排措施是最经济、最富有成效的,进而极大提高企业的碳减排效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争取主动,提升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
应用完善的“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来促进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与碳减排第三方认证制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重需要,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科学制定和落实我国的碳排放指标,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希望各方面能共同努力,携手把我国碳减排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