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按照2007 年上海碳流通图中自左向右的顺序对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分析。首先是能源供应结构。参考IPCC 给出的含碳量数据可以知道,煤炭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低。因此若减少煤炭的比重,增加石油与天然气的比重, CO2排放会减少。而中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以煤炭为主,不但利用效率低,而且会产生较严重的污染排放。在我国能源供应的大背景下,煤炭的清洁利用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煤的液化、气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尤其在我国规划的很多煤化工企业都位于本身就相对缺水的产煤区。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与核能,不会产生直接的CO2排放。当然这些能源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或对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未来化石能源利用成本的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能源加工转换部门对化石燃料的加工转换效率在整个能源系统中显得至关重要。例如热电厂,是CO2最主要的集中排放源。为减少其CO2排放,一方面需要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另一方面需要终端节约电力使用量。在转换效率方面,2007 年上海市火电发电效率为38.6%,而全国平均为35.8%,或许转换效率存在一个极限值不能够超越,但可以肯定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电力终端消费方面,2007 年上海市“工业与建筑业”、“商业”、“居民生活”、“交通”、“农业”及“输配损失”消耗的电力比重分别为60.6%、18.7%、12.8%、1.9%、0.5%、5.5%。电力最终将转换为动能、热能或光能。2005 年我国电气化率高达99%。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即在满足广大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要遏制电力浪费。电力终端消费价格的调整是一个很好的杠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最后化石燃料进入了终端消费部门。其中,“工业与建筑业”、“交通”两个部门对应的CO2排放量最大,是减排的重点也是减排的潜力所在。2007 年上海市的“工业与建筑业”中,钢铁、炼油、石油化工3 个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占整个部门碳排放的80.5%.这些行业直接使用化石能源以提供蒸汽或高温。在蒸汽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可以实行集中供应,并结合小型电厂改造成热电联产,建立分布式供热系统,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07 年上海市“交通”部门中,地面交通、水运及航空的碳排放占整个部门的比例分别为34.1%、46.9%、19.0%.地面交通用油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运用油为燃料油;航空用油为煤油.随着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城市是人口聚集与能源消费的中心,因此其在全球碳排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报道,2006 年中国城市地区的商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4%,能源消费排放的CO2占总CO2 排放的85%。据估计,2008~2030 年中国将有3.0~4.5 亿人口进入城市。城市温室气体的减排控制措施已摆上日程。近年来全球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发布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上海GDP从1993 年起已连续16 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上海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迅速增加。目前针对上海碳排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应用模型分析CO2 排放、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健康效益等。在系统数据分析与碳流通方面尚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本研究参考IPCC(2006)方法,算了上海1995~2007 年主要年份的CO2排放清单,并绘制了2007 年碳流通图。旨在为上海节能减排与制订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碳排放测算方法
CO2排放可按生产者或消费者责任原则进行测算。在CO2 测算时采用生产者责任原则,即不考虑由于消费而产生的CO2排放责任的转移,其计算方法参考《IPCC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2006》,具体计算见式(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式中:E 指CO2 排放量,Mt;i 指不同部门; j 指燃料品种;AC 指消费的化石燃料实物量,万t 或亿 m3;NCV 指各燃料低位热值,kJ/kg 或kJ/m3;CC指燃料含碳量,kg/GJ;O 指氧化率,采用IPCC 默认值100%;44/12 为C 转换为CO2 的系数。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2 结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1 CO2 排放清单
由表2 可见,上海市消耗的化石能源从1995年的4208.4 万t 标准煤增长到2007 年的8253.4万 t 标准煤。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