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约束终成煤炭就地转化绕不开的障碍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闫志强2012-06-07 14:08

   “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同煤集团将加快转型,集团‘十二五’期末,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元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达到50%以上。” 同煤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郭金刚在近期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期间对记者表示,同煤将通过建设60万吨甲醇项目、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10万吨活性炭项目和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就地转化煤炭3000万吨以上。
  山西省煤炭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山西计划建成投产100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到今年4月底,山西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其中重组整合矿井663座。全省累计综合竣工验收矿井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
  郭金刚表示, “十一五”期间,同煤集团联合大唐、国电、山西国际电力等电力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煤电联营,建成了4座坑口电厂,电力装机达到385万千瓦,并且全部实现盈利。同煤自身耗煤产业主要有电力产业7000万吨和煤化工产业的3000万吨的用煤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告诉记者:“山西煤炭运输最大压力是无效运输。不少商品煤从坑口出来只经过简单的排干、洗选,运输过程中粉灰很高,不仅电厂煤质得不到保障,还增加了运输成本,而煤炭就地转化后电力运输比煤炭运输更经济。”
  据媒体报道,今年山西省将努力推进煤炭就地消化,力争实现60%的新增煤炭产量就地加工转化。  
  看中的是经济效益
  201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下发《煤炭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方案严格煤炭生产行业准入。其中,要求新上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转化项目,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配套项目;煤炭转化项目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
  目前,内蒙古煤炭就地转化水平还很低,其中全国第一产煤大市鄂尔多斯煤炭就地转化率只有10%左右,煤炭深加工潜力巨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7000多亿吨、占全国第一位,年产煤近10亿吨、占全国1/4以上。“简单地卖煤,对地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如果我们能将大量煤炭就地转化,不光可以节约大量费用,还能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避免资源浪费,也能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李廷对记者表示,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限制”煤炭外运应该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继续做好存量煤炭资源外运,满足资源调入地区目前既有煤炭需求;另一个是煤炭就地转化,发展煤炭深加工要严格依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进行。
  站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就能很容易理解产煤省区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限制”煤炭资源直接外流的合理性。毕竟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仅仅依靠挖煤,单纯靠卖资源的经济发展路子注定不可持续。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应该是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顺势之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去年10月21日,新疆正式出台实施《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暂行)》,以防煤炭企业“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等行为。
  根据规定,新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将按“以项目配资源”原则并注重项目实际投入与转化。即,申请用于煤电、煤化工等的煤炭开发项目的就地转化率须达到60%以上。
  煤炭产地之所以热衷煤炭就地转化,看中的是产业链延伸带来的经济效益。
  5月13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在新疆举行开工仪式。该工程将新疆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华中地区。新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后,每年可外送电量1650亿千瓦时,利用煤炭8000万吨。与运煤相比,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资源附加值更高,可直接拉动投资达3000 亿元,可提高新疆GDP约1.5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可解决30万人的就业,增加地方政府税收超过20亿元/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延伸煤炭产业链是转型方式之一
  有专家认为,资源地政府在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水平时,应该很好地把握一个度,不能让提高就地转化水平等同于减少资源调出,在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延伸下游产业链的同时,也要继续承担起国家能源基地的作用,继续保障好国内其他地区的煤炭需求,最起码要将煤炭外运量稳定在目前水平上。
  煤炭主产区省份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单一的资源开发局面,加快经济转型,而延伸煤炭产业链无疑是转型的方式之一,这就要求资源省区适当减少单纯的煤炭外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这无疑是为资源地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
  取决于环境承载力
  “虽然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但并不是说煤炭主产区就可以不顾一切、毫无约束地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煤炭就地转化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当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李廷认为。
  目前,煤炭转化和利用途径主要是煤—电、煤—焦、煤—建、煤—化等,其中又以煤—化最具发展潜力,尤其是用来替代油气化工的新型煤化工,比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型煤化工工艺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均非常强,需要当地生态环境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但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西北地区恰恰是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这是资源地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水平绕不开的障碍。因此,晋、陕、蒙、宁、疆等煤炭主产区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应选择适宜煤种,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来开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具备影响力的电力集团和大型煤炭企业都已进入新疆跑马圈地、抢占资源,投资建设煤化工项目,包括煤制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等。
  中煤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麦方代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在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煤炭资源开采规模、下游转化产业结构布局等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开发,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专家建议,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煤炭转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一定要汲取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无序开采饱尝苦果、艰难转型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