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21日下午,由省生态环境厅、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省清洁生产协会、广工
碳中和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绿美湾区‘碳’索未来”广东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广东携手港澳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
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受到与会代表关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是第一批低碳
试点省份,深圳是第一批国家低碳
试点城市,广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广东继续创新探索、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国英在致辞中介绍,广东持续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取得良好成效,全省碳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超过50%,珠三角碳强度降至0.45吨/万元以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广东加快构建
清洁能源体系,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含西电)超1.3亿千瓦,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52%。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接近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广东积极推进市场化机制减污降碳,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配额累计成交量2.287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6.17亿元,均居全国区域
碳市场首位。在全国率先发布广东
碳标签,推动开展粤港
碳标签互认示范,广州南沙、深圳福田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在发言中指出,广东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广东以占全国约7%的能源消费和5%的
碳排放量,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约10.8%的经济总量。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许化在发言中指出,深圳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气候应对变化工作,目前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9%,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和1/5。
广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实践
案例得到现场观众关注。省生态环境厅的代表现场发布了2023年广东省降碳减污特色
案例,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的代表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联盟、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的代表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2024公民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情况,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代表介绍了深圳高标准保护修复红树林情况。据介绍,11月6日,19个国家作为第一批成员国在深圳签署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实体化运行。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深石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在会上分别分享了发展虚拟电厂、运营
新能源商用车、建设零碳社区的案例经验。据介绍,虚拟电厂通过聚合+通信的方式,将负荷侧可中断、可调节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并实现协调优化,有序引导用户低碳用能,提升资源利用率。一个200MW虚拟电厂能节省建设土地25万平方米,一年能节约标煤4.07万吨,CO2减排10.8万吨。
会议现场播放了《绿色低碳 美丽广东》《“可持续发展的新蓝海”——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投资机会》等视频。
会议见证了气候投融资和
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国际研究合作,推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与市场机制研究合作等签约仪式,并围绕“绿色生产力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话题开展嘉宾讨论。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