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办,
北京绿色交易所、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美国环保协会协办。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世界银行全球气候变化局局长Jennifer J. Sara出席
会议并致开幕词。
赵英民表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作为中国统一
碳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推动高质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陆续发布了自愿
碳市场的管理制度及配套技术文件,建设完成了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公布了4个领域的自愿减排项目
方法学,批准了一批审定与核查机构。未来,将持续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公开、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完善科学有效的
方法学体系,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赵英民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雄心,更需要实现雄心所必需的实施手段,各国应以合作破难题、以落实求成效。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拓展全球气候治理合作的重要渠道。COP29通过的《巴黎协定》下碳清除活动和方法学制定的两项标准将为启动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中国一直积极建设性参与《巴黎协定》第六条谈判进程,愿与各方一道,基于公平、透明、包容的原则,就
碳信用指标授权、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推动《巴黎协定》第六条所涉市场机制的全面实施。
Jennifer J. Sara高度赞赏中方在推动碳市场体系建设上的有力举措与显著成效,中国经验对许多正在探索建立碳市场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她表示,高质量碳市场可以成为撬动私营部门资金、弥补气候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气候行动。此外,世行与中方在碳市场开展了良好的项目合作,愿继续通过完善注登系统、MRV体系、方法学开发等助力中国自愿市场高质量建设。
在主旨演讲环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
专家Virender K. Duggal、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主席Dirk Forrister、美国环保协会助理副总裁/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
专家组联合主席Pedro Barata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逯世泽从机制设计、方法学开发、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自愿碳市场建设的进展。逯世泽介绍,中方加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健全配套监管制度,致力于打造制度完善、对接国际、优质高效、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自愿碳市场。下一步,中方将不遗余力建设高质量自愿减排市场,以期为全球高质量自愿碳市场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一是构建目标明确、责权清晰的政策体系,压实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二是坚持高标准遴选减排项目方法学,向市场传递清晰的政策信号。三是拓展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应用场景,引导绿色低碳新风尚。
Virender K. Duggal表示,亚太地区
碳排放占全球
碳排放总量的50%,在新兴碳市场发展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欢迎COP29达成关于《巴黎协定》下第六条的共识,期待加快相关磋商,从而动员资金支持低碳技术与解决方案。持续完善监管、方法学和高质量数据等将有助于解决第六条相关争议,向投资者传递清晰政策信号,营造温室气体减排氛围。亚行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设立了第六条支持机制,启动了气候行动催化基金,为亚太地区
碳减排创造碳信用和提供融资。期待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伙伴深化相关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市场建设。
张希良从高质量碳信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自愿碳市场发展机遇。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的
碳价将为中国自愿碳市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从而推动自愿碳市场支持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推广和投资。展望未来,随着《巴黎协定》第六条谈判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结合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经验,如果实现中国自愿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链接,将为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Dirk Forrister表示,自愿碳市场是对强制碳市场的有益补充,在强制碳市场未实现全面覆盖的情景下,有助于降低社会减排成本,帮助各方设定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同时,自愿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衡、需要原则、需要规则设定。清晰的政策指引企业使用碳信用是发展自愿碳市场的关键。
Pedro Barata表示,碳信用体系是碳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评价碳信用质量时应充分考虑管理体系、排放影响、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作为国际自愿碳市场的标准发起机构,正在通过制定核心碳原则为高质量碳信用设定全球门槛,评估市场上100余项碳信用方法,提振自愿碳市场信心,帮助各国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自愿碳市场。Pedro Barata对中国在强制碳市场扩围以及自愿碳市场建设上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全球碳市场发展所作积极贡献表示赞赏。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丁丁、新加坡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气候变化总司长Benedict Chia、COP29新西兰代表团副团长Jacqui Ruesga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Marie Owens Thomsen分别分享了关于推动高质量自愿碳市场建设的看法与经验。
丁丁介绍,气候战略中心作为中国自愿碳市场的注册登记机构已于今年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开展了系列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已受理44个公示项目,所涉减排量约1100万吨。未来,将继续从项目质量、开发业主、第三方核证机构等多方面严格把关,坚持和践行高质量发展原则。
Benedict Chia介绍,新加坡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已于2019年率先在东南亚国家实施
碳税。从2024年开始,面对
碳税的公司可以购买符合要求的碳信用,抵消可达5%的应缴税碳排放。新加坡2024年的碳税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0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每吨60美元。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在与多国磋商双边协议,为直接采购国际高质量碳信用奠定基础。此外,新加坡与世界银行、国际排放贸易协会等合作建立了更加透明、标准的碳信用数据库,以减少重复计算的风险;还推出了一项名为“FAST-P”的50亿美元混合融资倡议,旨在帮助全球碳市场高效运转。
Jacqui Ruesga分享了新西兰碳市场建设经验。新西兰自2008年起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NZ ETS),覆盖了电力、工业、航空交通、建筑、废弃物、林业、农业等多个行业。NZ ETS通过
拍卖机制分配
碳配额(NZUs),对不同行业实施不同的碳定价机制。为平衡监管的灵活性与可预测性,新西兰采取了
碳配额供给的协调机制,具体包括
拍卖、免费分配以及国际碳信用额度。政府近期宣布,将在2025年至2029年间减少45%NZUs,以推高碳价,向市场传递稳定的政策信号,激励企业减排。
Marie Owens Thomsen指出,航空业低碳转型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中国在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潜力巨大。期待各国积极参与自愿碳市场,开发更多的碳信用用于航空业在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下
履约,从而推动航空业实现脱碳目标。
长期以来,美国环保协会深度参与中国碳市场的建设,通过合作开展政策制定、制度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模拟测试等方面工作,推动了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未来,美国环保协会将继续致力于中国碳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