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边会由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环保协会协办。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副司长Jan Dusik出席边会活动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和湖北宏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世敏分别主持了开幕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致辞中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的双碳目标要求更好处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全国
碳市场是中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全国
碳市场体系过程中取得积极进展,并正全面加速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步伐,包括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简称扩围)等重点工作。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各项建设工作,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丰富交易主体品种和方式,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低成本减排的功能。同时,中国愿与各方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第六条全面落地实施,加强碳市场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建设和参与碳市场的能力,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副司长Jan Dusik在致辞中介绍,欧盟提出了新的强化的减排目标,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减排55%。碳市场将继续作为欧盟的关键和有效的减排政策工具助力实现欧盟的新目标。他高度评价中国与欧盟在碳市场建设领域的密切合作,并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主持开幕致辞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部国际净零气候资金与战略司司长Matt Toombs,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世界银行气候变化局气候融资和经济部全球经理Hania Dawood,美国环保协会执行副总裁Angela Churie Kallhauge围绕中国和国际碳市场发展与实践发表了主旨演讲。
逯世泽介绍了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新运
行情况。他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在市场活力、
碳价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方面均有提升。他谈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下一步方向,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加快扩围;三是提升市场活力;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希望与各国交流碳市场经验,并愿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Matt Toombs介绍了英国碳定价机制的最新进展,一是收紧英国碳市场长期配额总量,从而与英国2050年净零目标保持一致;二是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三是发挥自愿碳市场作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何开文介绍了中国湖北碳市场交易的创新实践。一是坚持探路先行、开拓进取,高标准建设
试点碳市场;二是高质量建设高效稳定的全国碳市场的注册登记
平台;三是以“市场+金融+产业+普惠”四维驱动赋能
绿色发展。
Hania Dawood介绍了世界银行在支持各国建立实施碳定价机制的相关工作,包括通过市场准备伙伴关系(PMI)项目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她提到,中国在碳市场取得的巨大进步,不仅对全球减排进程带来巨大积极影响,中国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带来借鉴启发。中国和世界银行已开展紧密合作,未来世界银行愿在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围等方面继续助力中国的碳市场建设。
Angela Churie Kallhauge介绍了国际上出现的行业间碳定价机制的趋势。她强调,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及相关的贸易措施具有减排潜力,且可推动各方逐步强化气候雄心,但也引发了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担忧,因此在制定相关措施时需要保证公平公正。她建议,一是鼓励更多国家采用并完善碳定价机制;二是需要探索全球碳市场之间的协调,以提升碳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三是持续完善自愿碳市场,其中,中国建设自愿碳市场的经验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参考。
在嘉宾研讨环节,中外机构的
专家进一步分享了碳市场合作的建议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强调碳市场机制在合理分配气候融资和支持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实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碳市场对提高国家气候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到,中国已经准备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碳市场合作。
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irk Forrister称赞中国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自愿市场启动、数据质量和透明度提升等方面的进展,并强调碳市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到中国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俊分享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建设、运行和保障情况,为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长Stefano De Clara 称赞中国在碳市场建设取得的巨大进展,并建议中国碳市场逐步引入绝对总量和
拍卖、丰富市场交易主体和品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