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筹)共同承办,
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
论坛成功举行。
论坛以“迈向碳中和:行动与挑战”为主题,旨在探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社会公众等参加此次论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下,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依托能源,特别是油气研究优势,面向满足国家能源及相关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需求,结合中宣部和教育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方面谋划布局,提出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聚焦一个中心,关注六个方面”行动方案,力争办出具有鲜明中石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潜艇发布了《迈向“双碳”》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以中国石油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中国天然气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石油公司低碳转型指数(2022)、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代表的“行业”研究类成果;以省域研发创新
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中国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回收期量化评估为代表的“综合”研究类成果。所有报告均可通过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ICED-CUPB)免费获取。
在主旨报告阶段,来自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先后进行了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了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三个基本判断和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我国通过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与产量均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超前布局开拓天然气发展领域(页岩油原位转化/煤炭地下气化等),有效增加自产天然气数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他建议国家通过组织陆相页岩油革命、富油煤热转化革命和煤地下气化天然气革命这“三驾马车”来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安全与社会公平》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特点是“转型速度快”,且最终所要转向的能源品种(可再生能源)是“不稳定的”。能源安全内涵已经从能源的供给安全扩展到能源的使用安全、转型安全、投资安全和治理安全。我国需要从转型前的系统布局,转型中的平稳过渡和转型后的稳定运行,开展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作了题为《能源转型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及协同机制》的主旨报告。他对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地解读。碳达峰不是单峰,而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人为碳的排放和人为碳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他提出五条能源转型路径,分别是能源生产端革命性转型、能源消费端革命性转型、碳移除、化石能源有序退出和发展范式转型。在零碳导向的能源转型之路上,我国需要从技术的复制放大转向技术的原创以及从技术改进转向范式变革。
此外,本次论坛还组织了“能源系统低碳化与数智化”、“促进低碳转型的管理优化与技术创新”和“双碳经济与
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三个学术分论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