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哪些智慧?
在峰会框架下,12月8日—18日举办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配套活动,其中,12月13日为“中国日”主题活动,由宜可城、昆明市和中国环境报社牵头主办,中国多个省市代表带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和故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参与相关国际交流,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智慧。
浙江、山东、
北京、深圳、昆明、南京、湖州,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省份和地市的政府及企业、单位代表,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案例,倡导建设和谐共生的“自然城市”,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特色。
——我们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通过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例如,成都市规划建设全球最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全球最长的公园城市绿道,环城生态公园成为超级绿环,森林覆盖率40.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8%。
——我们致力于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
绿色发展城市。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持续深化产业
绿色低碳化转型,提升生产要素资源利用率。例如,浙江省湖州市曾经传统产业比重大,高能耗产业占比高。近年来,湖州市首创“碳效码”,对企业
碳排放数据进行统计与核算,精准定位企业能源消费“
碳足迹”,引导企业转型实现精准降碳,推动绿色制造升级。
——我们致力于打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友好城市。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努力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例如,在长江沿线的江苏南京,随着全面禁捕、岸线清退等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水生物种种群逐步呈恢复趋势,水生态健康状况不断向好,现在市民在城市市区江段就能看到野生江豚稳定栖息。
“在城市规划中把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植物栖息地的干扰,避免城市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在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同推进
碳中和、气候适应、城市韧性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统筹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三大目标。”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中心主任和兰娣,向本报记者介绍了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的经验,这是一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现在,滇池的自然岸线率达到89%,基本形成了闭合的环湖生态带,滇池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在“中国日”主题活动上,还发布了“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成都、嘉兴、湖州、昆明、南阳、深圳6个中国城市因其生物多样性的杰出案例入选,其案例也将在“自然城市
平台”向全球宣传,为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标杆、提供样本。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