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工作组
会议以线上方式在
北京成功召开。该团体标准由通用技术中国汽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并于2022年3月25日,获中国节能协会批准立项。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林翎指出,当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排放总量大、减排时间紧、制约因素多等问题,而标准化是实现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是
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和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院长提出在“双碳”标准制定方面,需遵循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三大基本原则,推动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加快构建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标准,研究制定
绿色金融、
碳交易和用能权交易等
碳市场标准,目前已形成基础通用、
碳减排、碳清除、
碳市场四大方面的标准体系框架,计划到2025年,制修订1000项以上与“双碳”有关的国家标准。
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汽标委电动汽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肖成伟在会上对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发展路线进行解读,指出当前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且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2.0发展目标定义清晰,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动力电池技术是优先发展方向,建议着重从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层面开展技术攻关。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方面,肖主任对高比能型和快充型锂离子动力电池、4680全极耳技术、无钴电池、刀片电池、CTP和大模组技术、全气候电池系统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讲解,并详细介绍了300Wh/kg动力电池、下一代能量密度>400Wh/kg高比能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及资源回收、全固态电池等新材料新体系的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欧训民以汽车与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定价影响分析为主题分享了研究结果。欧教授提到动力电池碳排放占整车制造碳排放的30%以上,电动汽车在车身材料、整车组装等方面的碳排放低于传统汽车,但在加入电池材料生产排放后,电动汽车碳排放显著高于传统汽车,且不同电池类型对车辆碳排放结果的影响差异较大。建议对整车碳排放进行分步分析,首先确定汽车车重、车体(动力、传动、底盘)各系统材料构成,再根据车用材料的制造能耗及构成,测算汽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的分阶段碳排放情况。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