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首都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总第4期)“面向‘双碳’目标:超特大城市气候治理经验及对
北京的启示”
专家研讨会在
北京召开。
制定气候治理协同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杰向参会专家介绍了人大首发院在服务“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提升首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指出双碳目标下北京作为特大城市的气候治理具有全国和全球性意义,表示人大首发院将持续开展北京和京津冀气候治理研究,为北京市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咨询决策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金龙就
会议背景和“面向‘双碳’目标:超特大城市气候治理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报告主体内容做介绍。该报告介绍了气候变化与超特大城市的联系,阐述了气候治理困境、超特大城市气候治理框架、“双碳”目标设定及其
碳排放状况,比较分析了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
碳排放主要来源、碳排放重点和难点领域、典型
案例经验,并提出了超特大城市气候协同治理中的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刘金龙指出,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将成为北京气候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而依赖政府和大型企业参与的治理模式将面临困难,北京市应发挥作为全球城市的优势,将政府、市场、社会、社区作为气候治理的有机整体,制定北京市的气候治理协同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从跨地区碳治理模式的比较上出发,提出中国当下的碳治理依旧存在自上而下、任务逐级分解的态势,市场机制在减排上发挥的作用尚不完善。国内各城市减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内部治理能力,外部激励欠缺。而“双碳”目标的确立则使得原本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改变,这将推动各个城市围绕
碳减排达成行动。
重视市场与科技支持
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芮元鹏认为,北京气候治理具有城市定位清晰、
碳市场经验、公众共识、化石能源转型成效显著、产业搬迁等优势,也面临刚需增长强劲、技术有待突破、制度路径依赖等困难。他还介绍了丰台在碳减排和能源优化方面的成效经验,认为能源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经济变化紧密联系。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邱大庆梳理了北京市气候变化与碳治理的发展历程,认为全球特大城市碳达峰背后的机制与实现逻辑与突发事件密切相关,并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两项重大工程进行了比较。他强调,需要扬弃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在未来的碳治理中更加重视市场与科技的支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胡倩围绕北京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的话题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未来北京在
新能源汽车推广、绿电跨区域输送上可能面临的一些现实挑战,希望课题组继续围绕全球超大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原因、东京减排经验、北京和上海气候治理异同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王芸表示,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在气候治理中的及时沟通和密切合作十分重要。她对当前北京市工业领域在
节能减排上所做的系列工作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北京市围绕“双碳”目标开展的工作对报告中的案例进行了补充。
北京市委研究室郊区处干部田川认为,开展超特大城市气候治理经验比较研究有助于把世界经验带到北京,建议分专题向北京市政府报送相关成果信息。他梳理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双碳”工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认为需要紧扣“五子”(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气候治理研究和出台配套政策。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龙贺兴认为,北京市气候治理需要高度重视消费端的碳减排,为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减排提供适当激励。他建议课题组继续深入挖掘伦敦市社区和居民碳减排的政策、举措和经验,为北京市构建家庭和社区碳减排体系提供借鉴。
此外,与会专家还围绕北京市公共交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森林
碳汇等领域的碳减排开展了讨论并交换意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