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碳排放区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碳交易网2018-09-28 23:05

  9月27日,近零碳排放区研讨会在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会展中心六楼608F召开,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能源基金会协办。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珠纲办李梦楠副处长、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陈泽广总经理、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项目主管赵言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刘强研究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战略规划部王永明副主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韩西亚博士、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处长黄炜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总工李芬副研究员、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洋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高级规划师邹涛,以及来自项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和国际NGO组织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研究进展与政策建议”、“净零能耗(排放)城区的国际经验”、“浙江省“四位一体”打造净零示范区试点”、“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大数据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和“城市低碳转型的治理模式和实施路径问题”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建言献策。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刘强主任发表“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刘强主任认为建设近零碳排放区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低碳试点示范的关键抓手,也是我国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国内目前已开展多个省市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探索建设不同类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开展不同类型近零碳示范项目。在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中,应注重系统性、先进性、持续性和示范性的四个基本原则,做到多措并举、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示范带动、源头减排、强化创新。此外,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安排,研究制定相关建设标准或指南,推动出台配套政策和机制,鼓励典型地区先行先试,提高市场参与度和积极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王永明副主任发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研究进展与政策建议”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王永明副主任认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使用清洁能源、运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生态建设等综合性措施,实现该区域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人为碳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的综合性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基本要求是系统性、创新性、可核查、可持续、可推广,应通过“碳减源、碳增汇、碳管理”三个方面推进建设,并从组织领导、政策合力、技术支撑、宣传引导、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韩西亚博士发表“净零能耗(排放)城区的国际经验”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韩西亚博士表示全球净零能耗社区相关项目逐渐增多,如美国好建筑净零能耗社区加速器、C40净零碳建筑宣言、公私合营:2030年社区等项目,美国城市层面提出净零能耗建筑目标的有奥斯汀、剑桥、柯林斯堡、兰开斯特、蒙彼利埃、圣安东尼奥等。国际经验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净零能耗社区是其整体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净零能耗社区是为地方政府实现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建设一个净零能耗社区需要净零能耗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分布式电网,以及清洁的交通,能效技术、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技术(光伏,储能)为净零能耗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知识分享、多利益相关方互动,以及商业模式示范对建设一个净零能耗社区十分关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黄炜副处长发表“浙江省‘四位一体’打造净零示范区试点”演讲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黄炜副处长提出浙江省从城镇、社区、园区、企业“四位一体”打造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并着重介绍了江山市凤林镇、安吉县余村、长兴县画溪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萧山区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打造近零碳排放城镇试点,助力大花园建设;打造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助力新动能转型升级;打造近零碳排放企业试点,助力“互联网+绿色交通,将近零碳排放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与城市战略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同时,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出台相关政策等方面对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李芬总工发表“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演讲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李芬总工认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既是深圳目前减排策略需要,更是为未来深圳达峰后探索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近零碳排放区是在一定尺度的地理范围内或者明确的组织运营边界内,通过减源、增汇或者贡献零碳能源等途径,实现净碳排放总量不断减少且趋于零的目标,且其减少碳排放的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区域。深圳结合自身低碳基础,提出从城区、社区、园区、建筑、交通、企业六个对象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并规定了内涵、核算范围与模型等内容。同时提出四方面政策:出台政策宣传引导,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积极性,制定示范工程建设政府全过程行政管理制度,加强资金、容积率等奖励措施,强化技术与市场支撑,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姜洋副主任发表“大数据推动城市低碳转型”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姜洋副主任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排放模型构建与应用的方法,利用大数据开展城市碳排放空间格局现状诊断降低区域和城市碳排放清单编制门槛,从无到有,从一个数到一张图,并对减排目标与技术政策的空间分解 ,实施属地化目标分解和政策制定,避免全市政策一刀切;将空间干预措施政策纳入城市近零排放方案,对于用地规划、交通规划、街道设计等,通过情景分析评估减排效益,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疏解转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邹涛所长发表“城市低碳转型的治理模式和实施路径问题”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邹涛所长提出了城市低碳转型的治理模式,认为治理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低碳转型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角色和任务的统筹与协调;认为城市低碳转型的技术范式,应该是目标导向,通过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绿色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实现生态保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目标成效。并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出低碳生态体系实践的六大要点,最后提出城市低碳转型应以不改变普适性的行政依据为行动原则,鼓励而非惩罚,有行业标准依据的先行,行业标准缺失或滞后的,可自行设置更高标准,局部执行,慎选指标,用好指标,对应用的每一个指标作详细的机制嵌入设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会场整体照片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