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住行用玩中体现“双碳”行动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夏光2022-03-11 08:5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也更加依赖能源消耗。在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能耗强度不断升高的消费方式产生了更大的碳足迹。“双碳”行动要推动以能源结构调整和节约使用能源为主体内容的能源革命,对现行生活能源消费格局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加快折旧、给予补贴等惠民政策,加快高能耗家用电器的更新,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部分替代了燃油汽车,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双碳”行动深入推进,现行高度依赖能源消耗的社会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还将发生深刻变化,低碳消费是未来消费方式的重要导向。
 
  推进“双碳”工作有助于矫正过多物质消耗的消费方式。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生产链条在拉长,产品的精细化和精致化导致增加了很多过程性中间产品。比如,2020年,我国快递包装废物总量超过1000万吨。这些快递包装物在其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很多能源并排放了温室气体,控制其过度使用也是“双碳”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双碳”行动引导循环再生的可持续消费。为了在不断提高人民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物耗增加而产生的碳排放,必须对废弃物加强循环再生利用,即在减量化基础上加强资源化。我国正在制定《快递包装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其中规定快递包装废物的利用处置应按照循环使用、再生利用、降解处理、焚烧处置、填埋处置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事实上,随着固体废物处置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我国垃圾处理填埋和焚烧的成本在上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研究发现,如果按焚烧1吨废塑料排放3.03吨二氧化碳、中和1吨二氧化碳需种55棵梭梭树计算,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2万吨,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如果其中31%(约1953万吨)焚烧,将排放约5918万吨二氧化碳。因此,强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或循环再造,可以降低处置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总之,“双碳”目标和“双碳”行动本质上是新增的对消费行为的外在约束。我国由于人口多、消费量大,在这种新增约束与人民不断提升消费水平的需求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总的方针应该是鼓励消费、反对浪费。
 
  在推进绿色消费方面,国际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减少家庭和办公室人均碳排放,2021年德国提出到2030年基于消费层面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16年减少一半,主要办法是减少食物浪费和增加自行车使用量。日本出台的《全球变暖对策促进法》规定,到2050年实现脱碳社会(碳中和),具体措施包括少用空调的“凉装”“暖装”运动、合理使用交通工具的“智能移动”等。
 
  对物质产品进行循环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径之一。2020年欧盟发布的《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覆盖了包括电子和信息通信技术、电池和车辆、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住房、食品、水和营养物质在内的主要商品价值链。2020年德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生产商、零售商、销售平台等把过去当做垃圾丢弃的商品或包装物进行捐赠或再利用。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先后出台,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入行动阶段。笔者认为,在开展“双碳”行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加快推进生产领域的绿色转型与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是“鸟之双翼”,两翼齐举方为正道。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可以从衣食住行用玩等多方面发力。
 
  推行合理服装消费。按照质朴、适用、品位原则进行服装理性消费,减少对豪华衣物的商业炒作。单位、学校等采购具有绿色低碳认证标识的制服、校服。鼓励和规范公众的旧衣公益捐赠行为。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树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用餐。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的监督。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等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推广绿色家居生活。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使用及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家装,推广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等。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亮度和电器设备使用。
 
  发展绿色交通。引导消费者购买轻量化、小型化、低排放的乘用车。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行占比。加强行人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共享单车规范发展。
 
  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绿色低碳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引导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和环保家具。推广智能家电,参与电网调峰,减少非必要耗能。
 
  引导绿色文化旅游。完善游客集聚区域与重点景区景点交通转换条件,推进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建设,引导游客采取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