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我国从2004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起,至2018年10月,已有16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森林城市建设不仅重视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数量型指标,更重视森林健康、公共休闲、生态文化等质量型指标,强调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打造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国各地创建森林城市热情高涨,也反映出老百姓对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
已获得森林城市称号的地方,是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老百姓能否享受到
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创建之时走过哪些弯路?建成之后还存在哪些短板?
带着这些思考,半月谈记者走访了多个森林城市,既看到森林城市建设给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一些地方在“创森”过程中存在偏颇、失衡的做法。
“林中有城、城中有林”成常态
2019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步入第16个年头。
随着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森林城市建设在定位和作用上发生质的变化。在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森林城市将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真正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
森林“进城”,城市“变绿”
森林城市建设是“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来,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在扩大国土绿化面积、改善城乡环境、构建立体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连接乡村,国土不断“增绿”。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共计16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多地“由黑变绿”,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经过森林城市建设,一些因为污染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改变了基本色调,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在我国著名煤都徐州,曾经的几十万亩采煤塌陷区,已变成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曾充斥上百家养殖场、电镀企业,经过壮士断腕般整治,如今修建了22公里独具岭南风情的水上绿道。2009年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试点名单”的山东枣庄,从2012年开始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到2018年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超14平方米,部分区县还出台了全域旅游方案,培育运河人家、山乡人家、湿地人家和森林人家等多种品牌。
城内城外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首先,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大力建设森林社区、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改变了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消除了城乡人居环境差距。
其次,通过绿道、林带、水网系统建设,让城市内部更加健康。广东省珠海市近年来开展“公园之城、千里绿廊、彩色飘带、生态水网”行动,打造“水清、绿浓、园秀、城美”的生态环境。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表示,张家界是“先姓林后姓张”,目前全市已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45万亩,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划定生态公益林共537万亩。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