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本报发起的“日报邀您探现场”活动继续举行。当天,兰州日报联合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邀请市民代表一同前往红古区参观兰州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项目。
“环保经”从娃娃抓起
在当天的市民代表中,有一张略显稚嫩的脸引起了同行人的注意。无论是参观还是在行车途中,他总是沉默不语,拿着手中的笔记本记录着什么,而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参观的间隙,我匆匆走上前去与这个学生模样的少年聊天。原来,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名叫魏子力,是今年刚刚参加过高考的一名高中毕业生。尽管是随意的攀谈,但魏子力仍显得十分认真。他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从小就在他脑子里种下了环保意识,而每天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也就是防止污染、
节能减排等一些寻常家庭很难涉及的话题。因此,他十分留意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在前几天填报志愿时,他也义无反顾的填写了与治理污染有关的专业。魏子力说:“现在社会上什么都流行从娃娃抓起。在我看来,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问题是最需要从娃娃抓起的,因为,这将影响到很多年轻人,可以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家的观念。”
魏子力坦言,十几年的学校学习虽然也曾无数次的听到过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话题,但真正能自觉自愿地从自身小事做起践行环保观念的同学却不多,“也许几十次的说教,都不如一次这样的亲眼所见”。
废旧纸张、废塑料、废电视机、废电脑、废橡胶、废金属、废电线电缆、报废汽车……经过拆解、分拣、加工,脱胎换骨,成为新的产品,今天参观兰州泓翼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中心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感受循环经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魅力。
在兰州泓翼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中心电视机拆解车间,工人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在忙碌着,机器轰鸣,地面一尘不染。电视机拆解流水线,一台台电视机承担着使命,经过系列拆解动作,拆解材料分门别类,有色金属、塑料材料、黑色金属、保温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为新产品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又以新的形式存在下去。
“生活中并不存在垃圾,垃圾只是被放错位置的物品”,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总经理戴南昌一席话道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豪迈信心,诚如他所说,废旧纸张的再造工程,如同再造大兴安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