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制创新正向激励低碳生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15-07-23 23:24

近日,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碳普惠试点建设。这是全国首个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创新性制度举措。也就是说,试点建成后,市民可通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获取“碳币”,凭“碳币”换取产品服务优惠等商业激励,以及如公交费减免、“碳币”换乘车卡等政策激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当前,国际、国内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找低碳发展新模式,广东作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一直着力探索创新有广东特色、可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作用的碳减排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举措。在碳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通过交易,产生不断变化的价格,引导经济主体将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和最小化。广东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至今已发展成为仅次于欧盟、韩国的全球第三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2013-2014年首个碳排放履约期内,企业履约率高达98.9%,配额履约率高达99.97%。虽然广东碳排放权市场起步不久,但从两年来的发展看,“碳交易”下的这盘“大旗”也已初具规模,在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再次担当了探路者和排头兵的角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碳交易的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对于普通民众的低碳行为鲜有涉及。碳普惠制的创新之处,就是把碳交易的核心理念应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遵循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权”的原则,建立一套“碳币”信用体系,将公众的低碳行为以碳积分的形式量化并予以激励。事实上,在节能减排领域个体的努力同样必不可少。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碳普惠制通过量化居民低碳行为减碳量,比如节水、节电、节气行为的减碳量量化,减少私家车出行减碳量量化,垃圾分类减碳量量化等,以获取低碳行为相关数据,从而衡量评价个人节能减排的行为,最终实现低碳行为的价值化。在目前,对于个人的碳消耗行为仍多采取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的手段,以正向激励手段带动鼓励低碳理念形成确属创新。广州市近年来以PPP模式试点推进垃圾分类管理,通过搭建PPP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设计先进的投放系统,以物质奖励模式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有效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这正是碳普惠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雏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今年5月,《2015年广东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要点》发布。在该文件中,广东提出探索建立基于碳普惠制的省内自愿减排核证机制,推进自愿减排交易与配额交易市场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中包括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机制、适时扩大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启动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省级立法工作等。碳排放交易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推而广之的碳普惠制仍涉及大量的制度设计需要探索,尤其是激发企业与个人参与的热情。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借助功能性的平台,但如何利用好碳交易市场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仍在于市民与企业的低碳意识。除了政府以外,环保组织、公益组织和企业都可以参与和支持碳普惠制的建设,创新多种方式,鼓励节能减碳。尤其是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可以采取团购、优惠等方式参与,既能鼓励市民低碳生活,也能扩大企业客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