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国一座城市的街头,立着一幅画:一个衣衫褴褛之人正烧着木炭做饭;旁边一个大腹便便、叼着雪茄的人说:“你应该过低碳生活!”这反讽的意思是,少对穷人说什么“减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当然不管哪里的穷人或富人,都有减排义务。不过我觉得,对于实行“低碳生活”,笼统呼吁,不如针对性下药。看到一条消息说,南方一大城市,居然在一些道路禁止自行车。我不开车,步行嫌慢,但我不能插翅上班吧?或者,我有辆低档车,但全国很多城市的主要路段,却不许低排量车通行——这是不是鼓励或者强迫我过高碳生活呢?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过简约生活,我“低碳”,我愿意,我快乐。但是舆论在呼吁“捡芝麻”同时,尤应严厉批评“丢西瓜”行经。拥有豪宅、游艇、私人飞机者,即“不差钱”阶层,是否应该多担当点“减排”责任?宽敞别墅的照明,需要更多的电;乘私人飞机游艇出行,会消耗更多汽油——而这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要咱们大家来呼吸,来人均。我蜗居小空调,接近零排放;你小洋楼大空调开得须穿小背心散热,谁更应该多减排呢?再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来说,二〇〇九年央视为此烧毁一座大楼价值成亿不提,仅烟花钱,即值四十万元;而一家老百姓放烟花,也就花三四十块钱。如此,央视迷你减放百分之十,仍花近三十多万元;一家老百姓大幅减放百分之五十,才节约区区一二十块钱,连财大气粗的央视的一个小小零头,都不够。二者造成的污染,谁更吓人?如不算细账,不作比较,人们也许很难意识到这些不易察觉却十分明显的巨大不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而媒体报道的“公然高碳”现象,更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每年全国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使用这“三公”消费,即占行政开支的百分之三十。有个国企内部开会,一百二十几名与会者,三天花销三百〇四万元,人均每天近万元。会议效应,也紧扣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一天会议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家还,回来还得歇一天,凑足十天大团圆。”如此闹腾,别的不论,只问:得排多少碳?长三角一城市,在马路旁给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大树盖起了“空调房”,二十四小时为树木喷水保湿降温——这番浩大工程的排碳,早就数百倍于该树的吸碳量了!如此现象,不胜枚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