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在新常态中作用几何?扮演怎样的角色?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李志青2015-10-30 14:49

经济步入新常态,环保进入攻坚战,绿色经济则春暖花开。在这三者的互动中,带出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中,绿色经济究竟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这个命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关涉到在经济新常态中,与环保相辅相成的绿色经济究竟能走多远,而且还衍生出另外一个更加本质性的问题,新常态在经济发展中又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事实上,细究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互为关联的,如果我们搞清楚了新常态在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那就会明了绿色经济发展对于新常态的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有关经济新常态,其含义应该说比较清晰,即在经济发展的三期叠加背景下,通过在一定程度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深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增长存在循环往复的周期性特征,因而,即便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如果应对不当,也有发生经济危机和萧条的可能。另外,在西方经济学的长波理论看来,基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每个经济体在增长速度以及方式上都必然有着进行调整的压力,长至50~60年,短则20~30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中国经济已经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做出一些调整都已经是势所必然。就此而言,所谓的经济新常态,其核心就是希望解决现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实现更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的最大好处在于,最低目标是在国际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较高的目标则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再次高速增长做好准备。实际上,横向比较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经济仍然有向更高增长水平收敛的可能性。如果说,前面30年,中国通过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实现了经济增长上的首轮收敛,那么,接下来的30年或者更长时期,就是我们通过新常态的尝试和努力来向更高收敛目标挺进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由此,我们有必要借助于经济转型、结构优化等新常态的方式和途径为这潜在的经济第二次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此而言,经济新常态的本质不应该是当下经济增长的终点,反而应该是面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和起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二,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增长的再次收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当然,经济增长要实现再次收敛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要的是要从根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的关键瓶颈,这瓶颈就是:在作为生产力源泉的各种生产力要素的配置上,不能再有大的扭曲了。前面30年,我们已经通过纠正计划下的资源配置扭曲,解放了生产力,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接下来30年,要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就必须进一步纠正新的资源扭曲配置。目前,什么资源配置最为扭曲呢?除了资本之外,那就是资源和环境。表面上看,其结果似乎体现为抬高资源和环境的定价水平,让其上升到合理位置。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么做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好处,实质上,纠正资源和环境要素的扭曲配置,对经济增长的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获得合理定价之后,拥有资源和环境要素的人就会更加珍惜利用以及保护好这些要素;另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获得合理定价之后,不拥有资源和环境要素的人想要获得这些要素就会变得困难。也就是说,低附加值的产品及其生产已经不足以激励对这些要素的使用了。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资源环境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必然倒逼着企业朝向高附加值的生产转型。这样的激励会使得社会资源重新开始进行流动和配置,更多的资本和人才就会流向技术创新领域。一开始这样的流动可能还无法发挥出效应,但积小成多,小河小溪最终汇聚成创新的大海,而创新无疑是现代经济最为顶尖的驱动力,新的经济增长必然将随之而出现井喷。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