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关系日益引人关注。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发展模式使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加剧,环境承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此外,总量控制压力大和减排空间逐渐变小的矛盾十分突出。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宜居环境之间的统筹协调成为重要课题。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居民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居民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加关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为了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容、增效和倒逼作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为此,笔者认为,要努力把握好6个坚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一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要求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环境敏感区。这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地位,决定了在环境保护上必须树立大环保理念,坚持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手相促进、相协调,努力维护生态安全,推行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二是坚持严格环境准入与优化发展布局相统一。在推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要统筹考虑环境特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环境保护原则,环保部门要严守环境准入政策这一底线。实践证明,源头控制是最好的防范措施,要按照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监管相结合的要求,坚持环评先行,强化环评的前置性和约束性作用,强化“三同时”管理,尤其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敏感项目的监督等,扩大工程环境监理范围,加大实施力度,强化社会化监督,实现全过程监管。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高能耗低产出、落后产能等项目坚决否决,避免出现环境隐患。同时,紧紧围绕我国经济战略调整和构建经济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分类实施差异性和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三是坚持污染减排与结构调整相促进。在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和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态势下,要不断强化硬化污染减排措施,加大工程减排力度,深挖结构减排潜力,着力提升管理减排效益,以污染减排促进结构调整,并通过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服务业,以产业结构优化组合促进污染减排向纵深发展。
四是坚持城镇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并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步伐中,农村综合开发规模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益凸显,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乡镇工业园区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或明或暗地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为此,要把农村环保纳入城乡环保重要体系,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主要抓手,并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村公共环保服务水平,以统筹城乡环保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五是坚持强化环境监管与应急管理相协调。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依法加强环境监管势在必行。要建立健全环境政策法规,完善环保制度,细化措施,在环境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要发挥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集体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作用,强化污染防治,以日常环境监管强化应急管理。同时,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全方位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积极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有效保障环境安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环境保护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