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耗尽论”不靠谱 经济才是后盾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5-09-05 20:11

日前,有境外机构发表研究报告声称,以现在的外储消耗速度,今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就将无法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势。对此,专家指出,一国货币定价最终取决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新动力加速生成、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背景下,人民币不仅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长期看仍将是较强势的货币,“中国外储耗尽论”不靠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接轨”效应逐步显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自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加大,在经历了迅速贬值之后,人民币于8月27日至9月2日期间迎来了“五连涨”。截至发稿,最新汇价维持在1美元兑6.356元人民币附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按理说,加大国际市场接轨后,波幅增大本不难理解,而中国央行及时引导市场预期回归稳定亦无可厚非,但一些机构仍然基于“人民币汇率靠抛售美元获得支撑”的逻辑得出“中国外汇储备即将耗尽”的结论。因为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外储余额为3.69万亿美元,连降4个季度,创2013年以来新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新常态”下亦各有特点,相较之下,前述境外机构的观点则未免有些夸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一方面,美元加息、股市震荡、国内经济放缓等因素造成了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宽幅波动,但这同样是人民币国际化加深之后的一种新常态,因此不必过于惊讶;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自身也有藏汇于民及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美元占比下降,黄金、欧元等资产占比升高不仅有利于我国外储资产安全,还有利于我国与更多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张焕波分析。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没有持续贬值基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判断显然更为理性客观。9月4日,IMF副发言人穆雷公开表示,近期我们见到的市场动荡是市场对中国增强汇率弹性之举的反应,但这并不能成为IMF对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发出担忧之声的理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短期波动成常态,长期汇率又如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曾透露,近期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是顺应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的合理举措,但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可以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在英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粟坤全看来,所有货币价值的根本支撑还是其母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粟坤全认为,人民币目前的汇率走势其实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而回到合理区间,此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后也有比较多的非经济因素和诉求。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会回归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事实上,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在长期取决于相应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仍能够实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不仅远比美国要高,而且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人民币仍然不会改变长期升值的趋势。”张焕波说。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