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低碳生态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选择,在突破原有旧观念和体制的大胆尝试下,各个领域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生态城市不仅昭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转变。转变意味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源于混乱的概念,更来自于模糊的建设路径和偏差的实践标准,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和梳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近年来,中国的空气、水和土壤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保守估计,全国众多地区都受到了雾霾的影响,有些地区的地下水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在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以生态城市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选择生态城市发展路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有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后,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去年,联合《中国周刊》、新奥集团等多家媒体、学术单位、企业各界举办的“生态文明·美丽城市”中国城市访谈录活动,在对城市的访谈中相关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比以往表现得更为积极:各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关部门对生态建设表现出巨大的诚意与旺盛的精力。访谈中多位负责人反复强调“生态立市”的理念,表示“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走访的每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中,生态发展理念清晰可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住建部门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主导城市规划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还设立了“人居环境奖”、“生态园林城市”等评比;环保部门提出“生态城市”概念,从环境与生态角度切入,主导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在全国设立“低碳城市”试点,从节能减排和产业规划角度指导全国低碳省市创建工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城市”的概念目前还不统一,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生态城市的内涵大家有一种共识——即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都应该是可持续的。毫无疑问,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理想,它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探索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应该先设定目标,即目标导向。但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提倡“精明城镇化”的理念,我们通过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精明城镇化的15条路径供参考: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紧凑宜居的规划设计;土地适度混合利用;适合步行的社区、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和社区;绿色交通;住房保障;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发展决策具有预见性、公平性和成本效益性;绿色建筑;城乡统筹;低碳型规划与发展;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循环经济。这些路径多是总体规划层面的,具体要对这些路径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之中,这应该是重点。
目前,全国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热潮为兄弟城市之间架起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桥梁。可以看到,类似“生态文明·美丽城市”中国城市访谈录这样的项目正在做方向性的努力。这类项目总结了城市规划建设的优秀经验,并借城市建设的实践者之言,归纳出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的城市生态建设实施细则。在生态文明起步之时,我们应更注重对本土经验的推广和借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项目致力于推动“低碳精明增长法则”在中国的实践,我们正致力于将中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小而美”的实践项目收集起来,从中提炼和总结可行的行动方案,为实践提供参考。所谓“众志成城”、“集腋成裘”。事实上,中国目前急需更多类似的组织,国内与国际组织分享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传播低碳生态理念,探寻适合每一座城市自身的“精明”路径。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