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3-08-21 10:18

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投资案例均表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向气候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有相关方面的政治意愿。单纯技术评估的视角,恰恰忽略了这一过程伴随着的全方位社会变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于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发展峰会上首次提出的。当时高碳发展机制还相当稳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对政府决策、公司投资战略、人们的政治态度和偏好的影响还微不足道,寻求改变的机构规模很小且能力有限。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早期阶段,旧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发展路径所需要的技术、政治和公共基础设施还没有设立,因此转型过程步履维艰。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年后,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依赖化石能源的增长模式是没有前途的,很多国家和经济体的传统发展方式不断削弱。传统发展方式的支持者越来越处于守势,他们试图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议或国内改革进程中推迟向“后化石燃料经济”转型,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辩护,鼓吹不务实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向气候友好的经济转型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需经历一个不断演进的非线性过程。例如,最初“增长极限”模型受到怀疑,受到排斥,并被认为是很天真的理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和1992年的里约峰会,都对传统增长路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至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但尚未取代传统的增长理念,新旧发展模式协同演进。2007年,《斯特恩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的成本,引起世人很大的关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使全球很多公司和政府部门认识到,化石燃料确实不能作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至今,尽管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合理性还没有达成共识,成效不是很明显,但向低碳经济转型已被认为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国际层面,这些变化并没有同步发生,传统的和新的发展理念并存。低碳经济的创新者及其建立的机构,不断推动向气候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而世界银行仍有部门支持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阻碍向低碳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向气候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者、议程和公约越来越重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动力,是否最终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尚未可知,但创新动力降低了转型成本,与此同时,赞同结构转型的机构数量与日俱增,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低碳发展的路径依赖。可以看到,大转型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确实可能会发生。很多经济体的低碳技术、低碳政策和低碳投资正变得日益重要,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之政策的合理性日益增强。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向气候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不是单个“事件”或一场“战役”,而是多重变化同时出现的过程。经济转型的诸多内在动力不断积累,相互作用。统计学家认为,“高位互动”的影响比各部分的影响的总和要大得多。有经济学家将其定义为协同演进。我们认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动力和趋势、学习过程和能力的相互结合,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发展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允许并支持经济发展路径向气候友好型转变。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作者系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文齐/编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