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之路:解决融资障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逐步构建、完善碳金融支持体系
当前,我国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应考虑潜在的环境后果,并借鉴“赤道原则”等发达国家通用的绿色信贷标准,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据易碳家了解到,一是要支持发展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在贷款政策方面,将低碳产业作为优先扶持项目;在贷款条件方面给予低碳产业以优惠,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减排融资支持,减少并努力消除低碳经济的融资障碍。目前,商业银行运作的碳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有碳基金理财产品、能效贷款和碳信托类产品等。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出台相关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推出促进低碳发展金融产品,并以此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使其能抗御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保有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控制力。二是在资本市场上,可尝试为低碳企业建立公开发行和上市的“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技术力量、运作规范的低碳产业上市,以尽快提高低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比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三是要利用金融工具,最大限度地放大国家减排资金投入的效果。“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以每年18%的增速加大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14000亿元。在减排资金的投入过程中,若能在低碳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发挥国家投入资金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激活巨大的节能减排市场,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低碳产业发展的融资风险,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独立评价,完善对低碳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机制,建立对减排效果的认定机制等,为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的投资提供依据、切实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融资收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