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做好低碳产业的设计与建构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碳交易网2013-03-24 18:42

  当前,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低碳转型就是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共生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企业升级,通过组织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和低碳产业发展,使经济发展走上绿色生态之路。推进低碳转型,需要对低碳产业进行科学设计和建构,以促进其做强做大、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低碳产业设计,就是基于当前低碳技术水平,对我国低碳产业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低碳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以及产品相互利用程度,结合低碳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点,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低碳产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效应、产业共生效应和企业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对低碳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安排。据易碳家了解到,我国低碳产业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低碳产业内容,低碳产业布局,低碳产业链,低碳产业集聚。低碳产业内容主要包括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含碳量低的产业、经过低碳技术改造的传统高碳产业、从事研发的低碳技术产业、从事碳金融和碳贸易的碳汇交易产业。低碳产业布局主要是结合各区域发展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低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其做好整体布局。低碳产业链是指依托低碳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的产业链条。低碳产业集聚是指通过产业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推进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各有侧重。第一产业以增加水、森林和绿地资源为基础,提高碳汇能力,形成生态绿色农业。第二产业通过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第三产业主要是发展低碳的现代服务业,并致力于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低碳产业建构,就是打破原有的高碳产业结构,并推动其转型升级,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符合低碳产业设计要求。低碳产业建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改造高耗能产业,形成低碳化产业体系。首先,选择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使其向节能降耗的低碳化方向发展。对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高耗能龙头企业,着重提高其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的低碳化水平。其次,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使上下游企业按照低碳化要求生产产品,进而形成低碳化产业体系。再次,构建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并进一步促进高耗能产业和企业的产品创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整合低碳产业链,形成低碳化产业集群体系。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分类整合形成低碳产业链。可以某一低碳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横向或纵向产业集聚,形成低碳化产业集群体系。在有条件的区域构建低碳产业园,把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开放式、关联度高的产业集中区域,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形成产业关联优势,推动低碳产业做强做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优化服务业,形成低碳化产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法律、咨询、金融、信息等现代低碳服务业。根据低碳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低碳产业园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碳汇市场服务体系、法律与咨询服务体系、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等,把服务嵌入低碳产业发展中,成为低碳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助推器,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