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将达到221个;到2030年将有10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市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推进方式,是典型的粗放外延模式,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资源环境代价大,不可持续性问题突出。城市空间和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土地的“平面扩张”来支撑。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2012年5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讲话中表示:“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型城市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堪重负。中型城市也开始面临这些问题。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中小城市拥有全国75%以上的人口、55%以上的GDP,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做好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按照城市功能标准,中小城市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开发型、配套发展型、产业承接型。中小城市不具备大城市的政治优势和历史机遇,只有根据其自身特点、基本能力和资源禀赋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发展道路。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需要集中有限资源,找准低碳发展切入点。很多中小城市经常面临发展优先领域的选择困境,不得不在长期的低碳发展目标和短期的GDP增长目标之间做出平衡。因此中小城市低碳发展最有效的选择应该是规划先行,突出地方特色。在熟悉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分步实施城市低碳发展战略。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以及各自的条件和资源禀赋,建立自己独有的低碳品牌,增加就业,吸引投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其次,应建立有利于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能源环境。中小城市往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大规模推广应用低碳清洁技术的经济条件。但中小城市天然气、地热、风能、水能、农村沼气等清洁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潜力大。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要形成较大规模。即: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入户率达到 50%以上。这一政策无疑体现了政府对于在中小城市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扶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随着今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实施,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自己安装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只要电压不超过10千伏,并且单个设备的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都能免费接入国家电网;发出的电不但可以自用,富余电量还能卖给电网。该政策的实施将大大激励企业和个人建设和使用小型分布式电源,从而增加中小城市清洁能源使用规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第三,应充分发挥中小城市低碳转型成本低的优势。中小城市普遍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生态条件好,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产业向低碳经济调整转型的负担少、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相对容易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和差异化竞争力。在推进城镇化时应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农村合理分工、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当前,低碳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国家低碳发展宏观战略之一。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规模大、速度快、进程长,面临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等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最终受制于碳预算的刚性约束。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低碳发展十分重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