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低碳时代怎么谋求生存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张笑2013-02-26 12:47

企业碳管理,简单讲就是以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管理活动。表面看,碳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但实际上,加强碳管理是大势所趋,是企业在低碳时代为谋求生存发展空间而不得不开展的活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当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不断强化、低碳转型政治共识的持续凝聚以及全球碳市场的逐步兴起,各种国际、国内减排法律、法规和政策层出不穷,相关低碳领域各种标准推陈出新,消费者对减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负面影响的诉求也在不断增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国际环境看,气候变化议题自2007年起就被纳入联合国安理会一般性辩论议题,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全球热点问题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下,无论是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还是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分别在哥本哈根协议框架下确定了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或行动目标。2011年底启动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确定了2015年底前达成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的谈判目标,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将进一步确定各国2020年后的减排行动目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欧盟等发达国家不但通过立法确定了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更是通过引入碳排放交易的法律,直接将减排目标与责任落实到主要排放企业,或通过确定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方式间接为企业确定减排责任。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低碳标准及低碳标签低碳认证制度正在成为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去面对和设法跨越的新型贸易壁垒。宜家、沃尔玛等比较有前瞻性的大型企业推出的绿色供应链计划,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推出的绿色发展倡议,也对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低碳意识形成了巨大影响和推动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从国内环境看,即使抛开国际压力,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原有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需借低碳发展这一抓手取得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已正式吹响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转型的号角,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也在酝酿过程中,国内企业,特别是重点排放企业也将迎来低碳约束的时代。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未来,中国企业无论是进行海外投资、从事进出口贸易抑或单纯开展国内业务,都将不可避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碳排放法律、标准、政策带来的影响。企业只有重视这方面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在未来市场中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面对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以加强碳管理为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碳排放数据与企业生产投入与产出具有直接对应关系,准确掌握碳排放并制定合理减排战略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投入产出重新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碳管理战略可使企业更清晰了解所处政策与经营环境,理解碳约束为其带来挑战与机遇,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竞争实力、实现持续发展。这样的工作越早开展实际上对企业越有利,开展得越主动越有利。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许多更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之所以较早开展这方面工作,从根本上也是他们比其他企业更具前瞻性,较早认识到进行碳管理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