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化工大省的江苏,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省1200多家节能低碳企业中,就有石化企业200余家。为此,主管部门认真指导并出台相应措施,化企则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主动加速调转步伐,以新兴产业置换和取代传统产业,有效改善了行业以往“偏资偏重”的不合理结构,使节能低碳工作向既定目标推进。
记者上周末从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该省六大新兴产业产值、销售额均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6.1%和26.3%,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这种产业置换和提档升级无疑促进了行业节能低碳出现了积极变化。其中,1~9月,全省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实现销售额均突破3500亿元,同比均增长近一倍,增速列六大新兴产业首位;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近8000亿元,继续保持新兴产业总量第一(占比达38%),同比增长32.3%;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20%;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完成产值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26.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与此同时,江苏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201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52%,下降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其中石化行业功不可没。因为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30%以上,能耗同比却下降15%以上,节能低碳成果显著。
据易碳家了解到,江苏扎实推进节能低碳工作,离不开各地的重视和出台节能低碳对策的有效配合。例如,在石化重镇南京,该市经信委公布了《南京市主要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限额和准入指标(2012版)》,对本地区包括乙烯、芳烃、环氧乙烷等34项重点石化产品在内的各耗能产品,分别规定了“十二五”期间必须达到的节能目标(能耗限额),以及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审查的依据(准入指标)。特别对于新上项目能耗准入指标比现有产品能耗限额均更加严格,这对于节能低碳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省内入选企业也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节能低碳尝试,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企业。
入选企业之一的苏化集团张家港公司,现有年产能21万吨离子膜烧碱、40万吨硫酸、3万吨氯化苯、8000吨二苯醚,热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2兆瓦,年耗标煤13.5万吨。去年他们完成了硫酸低温热回收技改项目,可年产0.8兆帕饱和蒸汽13万吨,折标煤1.68万吨,使硫酸装置余热回收率从以往50%~70%提高到90%以上。今年对照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企业完成了自查及上报;完成了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测试和绝热工程规范化,投资240多万元完成对外供蒸汽用户在线监测等;通过布置1台火管废热锅炉和高低温过热器和2台省煤器,将40万吨/年的制酸装置焚硫部分的高温余热和转化中温余热全部回收,用于推动12兆瓦余热发电机组发电,年节标煤14748吨。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另一家入选企业、苏北最大化肥生产商江苏晋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在“十一五”完成节能量6.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万吨基础上,去年以来持续展开全方位的升级以实现节能低碳挖潜。其中,他们通过建立准确的水力数学模型,完善数据采集、系统诊断、系统优化等自动控制系统,共投入1000万元采用了高效节能泵,彻底解决了循环水系统高能耗问题,达到节能最大化,年节能2520吨标煤。
截至目前,江苏正在加快落实环境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在工业领域大力推进节能低碳,力促绿色增长。该省石化行业也从省情、行情出发,依据省政府制定的《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按照高端引领、自主创新、集约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力争走出一条坚实有效的转型升级之路,促节能低碳不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