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低碳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周干峙对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看法,并现场批评主办方说:“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是低碳,但是为什么要大白天关上门窗、拉上窗帘,然后开着灯开会?这和低碳理念格格不入,这在发达国家是很难看到的现象。”
低碳论坛的开会方式并不低碳,这确实有点讽刺。当然,现在的很多会议都有这样的毛病。不少会议以铺张甚至奢华的形式来体现规格,主办方注意的不是细节的魅力,而是各种粗放功能的强化,甚至只是要维系一种粗放的仪式感,这就难免与低碳相悖了。除了会议外,很多领域也会有类似的问题这几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理念宣传无论多么有力,也不一定能在具体操作上得到践行,探讨低碳理念的会议都做不到低碳,这是再好不过的例证。理念要获得生命力,最终需要依托经济动力。“低碳”最初是一个环保名词,其后与经济挂钩,“低碳经济”一说渐渐流行,这一概念的转变轨迹就可以说明,环保虽然是理念先行,但最终是通过经济找到了动力。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从经济角度着眼,低碳的根本途径在于:高能耗要折现为一种经济成本,不能任由其转嫁给他人、社会,以至于成为大家共同承担的社会成本。以现在的空调公交为例,天气渐热时公交迟迟不开冷气,天气渐冷时冷气却仍在开放,这就很不低碳。看来,公交公司是简单根据季节对冷气实行一刀切式管理,但与此同时,票价也是一刀切的,有无冷气都是同样的价格,高能耗因而只是在很低的限度上被纳入了成本考虑,而乘客都在部分地为高能耗埋单。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由此而看,在能耗问题上,公共部门总体来讲比私营部门表现较差,原因就在于成本考虑有所不同。公共部门的投入与公共服务的回报,无法以纯市场手段衡量,投入缺乏有效的成本制约,节约意识相对来说就是个问题。正如政府部门,我们常说政府要为低碳理念做出表率,但这个表率就不能只是象征性的,它要体现出公共服务的成本意识,进而形成观念的动员能力。也就是说,改善行政体系,减少行政投入、公共服务回报之间的“能耗”,才是政府应做到的低碳表率。现在很多的会议、论坛不低碳,很难说不是沿用了政府会议的操作思路和文化习惯因为不追求效率,所以难免把功夫花在粗放的仪式感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当然,国家通过政策作出了表率。中央通过一系列政策把能耗指标化,这个指标有相应的考核体系,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高能耗就被赋予了对等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各地方在强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在强调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型,这是更为宏观上的努力。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政府、学界、企业等等也在探讨各种具体的制度建设,而总的来讲,这些努力都可以用“低碳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的核心论题概括:“以市场机制为主、多种手段共存的形式。”这个基本方向,至少成为了共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我们可以相信,当低碳依托经济动力而获得生命力,低碳理念会渗透到各领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习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