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总结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
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我们从2月24日起推出“划重点”系列,今日推出“成就篇⑤”,展示新时代1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成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伟力彰显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
绿色发展奇迹。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步履坚实
♦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配合构建碳达峰、
碳中和“1+N”政策体系,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城市环境治理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10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都降到世卫组织所确定的35微克/立方米第一阶段过渡值以下,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17.6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 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健全生态监管制度,连续5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 全国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力推进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平稳运行。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 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累计安排资金超过12亿元人民币。
♦ 10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
♦ 贯彻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落实核安全法,高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实施核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核设施运行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
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 强化生态环境安全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稳妥有序化解各类风险。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强化环境应急值守与应急准备,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 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做到医疗机构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 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实行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按流域海域设立生态环境监管机构。
♦ 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圆满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任务。
♦ 牵头制定或出台改革文件40余件,建立并深入实施排污许可、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制修订30余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等专项党内法规。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环境领域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 成功召开COP15并推动达成“框架”,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里程碑。
♦ 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
平台,帮助沿线国家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