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发生了6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但依然任重道远。12月2日,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主办的第28期“气候沙龙”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强调,未来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将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实现空气质量大幅改善、PM2.5浓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将治霾和减碳结合起来,实现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愿景是一致的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愿景具有一致性。”贺克斌说。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对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较高要求。”贺克斌分析道,“研究结果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PM2.5浓度将达到35微克/立方米;2050年左右有可能达到15微克/立方米,即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期第三阶段目标。”
我国“十三五”以来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明显。2019年,261个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3.1%,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不过,我国目前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最低档的达标标准“接轨”。
“如果没有跟减碳、跟能源结构调整结合,‘十四五’蓝天保卫战很难有进一步突破性的成果,实现PM2.5浓度达到15微克/立方米也将是非常困难的。”贺克斌强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