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高质量发展呼唤塑料污染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0-11-11 06:21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解决当前突出的全球性塑料污染问题,意义重大。
塑料垃圾治理,呼唤新的制度安排。修订法规、出台政策解决当下紧迫问题,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200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解决了当时发泡塑料餐盒及其铁路两旁随意丢弃问题。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污染治理面临全新形势和挑战: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持续上升,替代品推广应用不够,企业、公众参与意识不强,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为此,《意见》提出了限禁部分塑料产品、推广替代产品、规范回收处置、监督检查等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统治理塑料污染做出了总体部署。利用法规政策解决社会影响大、危害生态安全的紧迫问题,也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发展要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塑料因不生锈、耐腐蚀、不易碎、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透明和防水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医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价格弹性小,即使收费消费者也会选用。据有关研究,从全球塑料废物流向看,回收的塑料废物仅占35%;大量进行填埋和焚烧,部分泄露到自然环境中。因此,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增加可安全重复使用、循环或堆肥的新型产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是资源效率更高的需要。化学是世界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核心,分子层面的创新则是循环经济的驱动力。塑料污染治理可以倒逼企业,从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寻求节约途径,推出新产品、新模式。塑料制品是石油加工制成的,如能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污染,还能提高我国稀缺的石油利用效率。因此,要设计新的塑料产品以便于回收利用;开发那些便于收集、分类和回收材料的新技术和系统,使消费者便于参加回收利用;增加可收集和再利用的塑料品种供应,“变废为宝”以满足市场需求。集国家之力攻克塑料治理中的难题,也是提高供给质量的必然要求。
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的需要。塑料废物填埋占用大片土地,且难以分解。塑料微球体积微小,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大量富集,最终会流入河流、湖泊和大海,被浮游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和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后,会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因此,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被确定为“塑战速决”,呼吁各国携手应对塑料污染。
是转变消费模式的需要。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公众是消费主体,必须提升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倒逼塑料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和化工行业产能不断增加,塑料回收和再生企业失去了发展空间。为满足功能性需求,很多塑料产品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如食品的保鲜包装、服装的化纤材料、种类迥异的塑料瓶等,产品的复杂性增加了分类回收的难度。在垃圾回收分类中,公众无法准确投放类型众多的废旧塑料产品。因此,少用塑料袋、处理好塑料废物是战胜“白色污染”的关键。要通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倡导公众“每次购物少用一半塑料袋”,最终少用乃至不用一次性塑料产品。鼓励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鼓励公众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布袋、纸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进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
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在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为重大全球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署、欧盟及环境保护社团组织,启动了塑料新经济的全球承诺活动。塑料垃圾治理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对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以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各层面国际合作,讲好“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故事”,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作者周宏春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