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提示:2019年3月7日,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等发表在《气候动力学》上的一篇研究
论文告诉我们,雾霾导致北极变暖。2006年,还在美国犹他大学读博士的赵传峰,首次发现极地地区除温室气体外的另一个导致变暖的重要因素就是气溶胶(霾),相关
论文发表在《自然》上。
科学总是充满争论,针锋相对的观点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一项由中外科学家完成的突破性研究于2019年1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1/16/science.aav0566?rss=1),该研究阐明了空气污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此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污染对地球降温作用可以部分抵消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研究表明,气溶胶通过对云的影响从而产生的气候系统冷却作用比以前评估的要大得多。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由自然形成(如沙漠尘埃),也可人为形成(如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产生的烟雾, 即灰霾)。我们称之为阳伞效应。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李卫军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时宗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颗粒物有可能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部分延缓全球变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是谁非如何判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雾霾延缓全球变暖的观点是科学界的主流,雾霾增暖效应是新观点,具有挑战性。
赵传峰揭示了气溶胶对北极冬、春季节的强增暖效应,相关成果2015年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雾霾和增暖对应性的发生地点受到了限制:除非其他地区也发现了相同的对应性。
一种可能性为:雾霾(包括火山灰)沉降在北极海冰表面,污染了白色冰面,减少反光率,增大吸热效果,从而导致海冰加快熔化,形成雾霾增温效应。这也可以解释影响的滞后性。
在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雾霾沉降造成的反光率变化很微小,这种雾霾增温效应就无法显现,所以降温效应占主导地位。
复杂事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条件之下,不同因素起主导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雾霾和火山灰在两极地区大气中和冰面上,具有短期降温,长期增温的双重效应,与火山喷发的双重作用相对应:短期致冷,长期制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