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略之一,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体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新时代增添了靓丽的底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在新时代,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文化上文明、社会上和谐,还要生态上美丽,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十九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有所超越,而超越工业文明的光明前景是建设美丽生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在本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上付出了不懈努力,体现在塞罕坝绿色奇迹、推动和履行《巴黎协定》、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等方面。我们相信,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引领人类迈入生态文明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呼唤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化解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略,是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根本夙愿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其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互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本就先于人类而存在,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阳光、空气、资源等物质基础。同时,人的知识、意识也是在改造自然以及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可以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其二,通过实践,构成“自然-人-社会”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人在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了社会,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自然属性是由于人是自然的产物,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它从本质上揭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然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在把握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治理。通过实践,自然和社会循环往复地发生着物质、能量的循环和转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其三,人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根源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指出,“自然蜕变为工厂一样的社会组织”,成为人类谋取利润的工具和手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成为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解除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化解人与自然的异化矛盾,学会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任何“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进入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积极汲取营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成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共生”一词在生物学上解释为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生存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若相互分离,则两者都不能生存。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解和阐释。一方面,这一理念蕴涵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紧迫性。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由于人类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走到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边缘,自然的承受力已经接近临界,任何人类的破坏行为都将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人类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另一方面,这一理念也蕴涵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的阶段,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经济、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根本遵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从理论上讲,生态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和净化的能力,资源也在进行自我再生,况且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用可再生资源逐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不可化解的矛盾。经济发展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因为经济发展超出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阈值,或者是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环境因素。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溯其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键就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中国先哲们提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等理念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是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西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践,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此基础上,在我们自身创新实践的探索中,摸索出了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路径,即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因此,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遵循,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促发展。一方面,要杜绝破坏环境的行为、淘汰污染环境的企业;另一方面,要支持低碳技术、循环技术的研发,扶持绿色产业、节能产业的发展。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遵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美丽中国的根本引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绿色生产方式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生产方式,可带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增长点。
生产方式具有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双重意义,绿色生产方式相对以往的生产方式也将具有双重意义。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在物质生产方式方面,相对传统的生产方式,绿色生产方式将循环、低碳的思想引入物质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产品生命的全周期,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做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消耗最低化;在社会生产方式方面,绿色生产方式将生产关系由单纯的社会关系加入其与自然关系,从单纯考量人类自身的生产发展到考量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绿色生产方式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惠民的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指通过倡导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共享的理念,进而使人们自觉养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生产出绿色的产品,人们才有可能实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需求又反作用于绿色生产方式,为绿色生产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方式。因此,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美丽中国,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根本引领。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