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网站刊文称,中国已经接近甚至到达
碳排放峰值,这比预计的时间点要早得多。那么,中国
碳排放达到顶峰了吗?为此,本报采访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曾参加过19次联合国气候谈判
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代表邹骥。
对此应持更为审慎态度
该文援引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份发布的数据称,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在2015年降低了3.7%。文章还引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干事芭芭拉·费纳莫的评价称,这样的下降对中国来说史无前例,并认为这是“一个惊喜”。
而伦敦政经学院3月1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中国的碳排放量可能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下降。
邹骥则认为,现在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还为时过早。早在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双方在
北京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就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这个目标在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以及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都得到了重申。
“现在国际上有观点认为在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之下,煤炭消费出现连续两年小额下降后,中国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间逐渐脱钩。”邹骥分析说,其实这只是受到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即使工业用量下降,当未来中国经济以消费为主要发动机时,还可能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碳排放会出现间歇性峰值。
以美国为例,在过去100多年里共出现过三次碳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2007年。事实证明,前两次峰值实际上是受经济危机、经济滞胀等影响,在下降之后不久就有了更大幅度的攀升。直到2007年又一次峰值出现后,外界普遍认为趋势已经比较稳定。
“ 到了这个发展阶段,美国的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高碳强度的产业如信息、通讯等比较发达,碳排放量不高但产值很高,经济越来越依靠效率的提高。”邹骥说,数据显示,类似情况在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
该文还认为,去年中国作出2030年后温室气体排放开始下降的承诺后,外界的一致观点就是,这一排放顶峰的到达时间不会晚于2025年。对于这个说法,邹骥表示认可,因为5年本来就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中国立下的碳排放目标比较实事求是,一些太乐观或者太悲观的判断,都不利于实际进程的推进。”邹骥认为,如果盲目要求中国停留在现在的居民收入和碳排放水平上,其结果只能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事实上,新近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在内的诸多措施,都表明了中国减排的决心。另外,规划中对于空气质量提出的严格要求,实际上也是对化石能源的限制。
“十三五”规划是一个低碳的发展规划,邹骥认为,如果到2020年中国有能力把工作都做到位,就能为2030年打下很好的基础,履行好对世界的承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