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概念大热 到底该怎么落地?

文章来源:领能知道2015-12-28 13:39

为什么要提能源互联网?

——因为我们遇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调整的时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说能源互联网之前,我们先来看能源这个行业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大家生活在北京可能都有同感,我们中国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环境污染制造国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过去20多年各种各样高耗能产业没有限制的上马,造成了大量能源消费侧的浪费。同时,我们居民消费者所占的用电比例不到10%,这是一个相当畸形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此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费还是大量来自煤炭,能源结构比较落后,所以说,消费和供给我们现在都面临严重的问题。技术方面,光伏、风电及其他的可替代能源快速的发展,如何利用好包括储能、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及智能电器等创新技术来和我们现有的能源体系联合起来,缔造一个新的能源系统,这也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体制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电力改革,相关的配套文件陆续下来,同时油气改革也在布局,明年也会出来。所以现在是正处于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在大调整的时代,我们可以认为是由生产力大的革命,带来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现在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能源供大于求的时代,不仅仅是电,包括油和气,主要是油,都是这样的,目前几个大的炼厂都是产能过剩。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习大大所说的能源革命,我想能源互联网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我们未来面临的能源形态其实就是一个能源互联网代表的形态,目标就是实现能源的清洁化、泛载化和便利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未来的能源生产、配送和消费这个体系会变得非常非常复杂。为什么这样说?这张图(见下图)中有新旧两个能源系统,红地毯上是一个传统的电力价值链,大发电、大输电、单向的配电,到用户的单纯用电。但是到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力生产设施,而且主要是光伏发电,同时,因为未来电动汽车和储能的快速普及,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份会互换,我们通过光伏参与能源的生产,通过储能,通过我们的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的大平衡,这就是未来的一个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这样一个全新的能源系统,带来的好处就是电力消费走向清洁化;但是也有很大的挑战,可再生能源其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是他的波动性,未来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后,这会使整个系统变得不安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因此,整个电力系统将变得非常非常复杂,在配电侧,既有电力的输出又有输入,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能源消费来参与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互动。此外,体制放开之后,电力的交易结构会变得多元化,消费者、售电企业、交易所以及那些撮合的中介机构,包括那些做电力期货衍生品的金融机构都会参与进来,整个资金流、信息流在能源价值网络里都会变得非常非常复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那么怎么办?依靠能源互联网来解决。用互联网来提供一个大平台,聚合多元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当中起到中介作用的其他主体,囊括风电、光伏、电动车、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天然气发电、充电桩等系统,通过优化预测来进行管理,最终做成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信息流、资源流和能源通道的一个全互动平台,用信息流来智慧地管理流动中的能量,来更好地配置资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