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方案的出台,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尤其重要。四川省成都市积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坚持用制度创新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都以此破题,夯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生态体制改革创新 317个乡镇实现环保机构全覆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在成都早已破题,乡镇环保机构的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2014年2月起,成都市启动了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统一标准、整体推进环保机构设置,并延伸到村和社区。至此,成都建立起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要求,成都市进一步明确属地政府的责任,做到人员、职责、经费、场所、装备“五落实”, 在全域实现环境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日前,成都市环保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工作考核指导细则》和《成都市乡镇环境保护现场巡查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管理机制。
这只是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的一个片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制度创新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2012年起,成都市开始实施的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打开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口。2015年以来,成都市已扣缴相关区(市、县)资金1825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水环境治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同时,成都市不断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试点、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资源普查,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共建247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301.56万吨/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如果说环境治理是一场“硬仗”,那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一把不可或缺的“武器”。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夯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生态路径中的亮点。
新建污水处理厂是成都市目前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的处理量占到成都目前城区整个污水处理量的一半以上。在厂区内,通过七大工序让浑浊的城市污水变成达到或高于国家最高标准的清水,同时,处理后的再生水,回流到城市河流上游,供城市景观绿化用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成都共建有247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能力达301.56万吨/日,实现了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在空气质量监测上,目前,成都大气监测布网密度较高。不仅如此,成都还建成了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并投入运行,在200平方米的观测站中,配置了近30台国内外先进的大气监测仪器,监测项目除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6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外,还对大气中的PM1、黑碳物质、多种粒径气溶胶、气象参数、重金属物质、阴阳离子、挥发性有机物质和空间分布的气溶胶退偏比与消光系数等共近150项大气参数进行适时监测,为成都科学治气提供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成都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建成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座,焚烧发电厂3座,已建成投运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二期工程、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基本建立起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系统。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成投运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收运和集中安全处置。同时,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