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阳研发反射型聚光光伏新技术 引领光热发电新方向(二)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5-05-18 10:34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描述的能源互联网的美好前景,可以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并将可再生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通过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结合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亿万人的实时能源互联和共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目前,在欧美地区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在绝大多数建筑物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小型可再生能源采集装置,而德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大规模推广,除了具备强健的经济基础外,其大部分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统筹预留了使用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的接口。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建筑物状况不同,无法直接套用欧美的现成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薛黎明介绍说,近10年来,中海阳一直在进行不断探索,2014年自主研发了太阳能融合应用领域中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反射型聚光光伏系统(英文简称RCPV),通过光热槽式聚光镜与高性能光伏电池组件相结合,构成“反射型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系列设备,不仅成倍增加了高效电池组件所接收的光强,还同步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另一方面,倍率聚光所生成的热量在导热降温的同时产生中温热水。这就是中海阳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形成的基本脉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加上中海阳将在2015年大规模应用推广的RCPV太阳能热电联供技术,两者结合将是未来5到10年分布式能源的线下绝配。”薛黎明认为,清洁能源中的天然气与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完美融合,实现热电联供,是现阶段中国区域能源互联的现实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为了克服太阳能的时效性和能流密度低等局限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组合显得非常必要,而清洁能源中的天然气与太阳能完美融合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薛黎明说:“公众对能源的本源需求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冷、热、电、气,如果把能源采集和消费联动起来,并能从本质上优化而不是破坏人类未来的生存时空,就会让能源变得更加智慧。未来的区域能源互联应用,乃至全球能源互联也是要在人类对能源本源需求的基石上稳健依序前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描述的能源互联网的美好前景,可以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并将可再生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通过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结合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亿万人的实时能源互联和共享。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在欧美地区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在绝大多数建筑物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小型可再生能源采集装置,而德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大规模推广,除了具备强健的经济基础外,其大部分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统筹预留了使用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的接口。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建筑物状况不同,无法直接套用欧美的现成模式。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薛黎明介绍说,近10年来,中海阳一直在进行不断探索,2014年自主研发了太阳能融合应用领域中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反射型聚光光伏系统(英文简称RCPV),通过光热槽式聚光镜与高性能光伏电池组件相结合,构成“反射型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系列设备,不仅成倍增加了高效电池组件所接收的光强,还同步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另一方面,倍率聚光所生成的热量在导热降温的同时产生中温热水。这就是中海阳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形成的基本脉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加上中海阳将在2015年大规模应用推广的RCPV太阳能热电联供技术,两者结合将是未来5到10年分布式能源的线下绝配。”薛黎明认为,清洁能源中的天然气与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完美融合,实现热电联供,是现阶段中国区域能源互联的现实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为了克服太阳能的时效性和能流密度低等局限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组合显得非常必要,而清洁能源中的天然气与太阳能完美融合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薛黎明说:“公众对能源的本源需求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冷、热、电、气,如果把能源采集和消费联动起来,并能从本质上优化而不是破坏人类未来的生存时空,就会让能源变得更加智慧。未来的区域能源互联应用,乃至全球能源互联也是要在人类对能源本源需求的基石上稳健依序前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