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通过洛阳两个企业“买单”,由河北承德一碳汇造林项目“吸收”,北京环境交易所为这两家企业颁发了碳交易证书。(4月13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年年花相似,今岁更有不同处,比如今年牡丹文化节开幕的“碳中和”,就是盛开于牡丹节上的又一朵奇花,它让一个生态文明气息的牡丹节,从洛阳袅袅地向世人走来。洛阳牡丹文化节不仅要秉承花开春满园的自然美和文化美,还要走在先进环保理念的前头,通过洛阳首次“碳交易”,向市民传递“碳中和”理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在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三十余年间,污染也如影随形,“边发展、边污染;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老路,早已无以为继,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人们的渴望和目标。入围“中欧低碳生态综合试点城市”的洛阳,以世人瞩目的牡丹节为契机,开本市“碳交易”之先河,其对环境保护、宣传城市形象、造福群众健康、推动洛阳生态文明,都具有标杆性的引导作用。
当然,这毕竟只是施之于短暂的牡丹节,且只有两家企业在洛阳吃上“碳中和”的第一只螃蟹;洛阳企业目前还只能去购买异地的“碳汇林”,如何让这种生态红利的附加值留在牡丹的“家乡”,应是当地应有之追求。需从牡丹节盛开之“碳”花为起点,让更多的经济组织了解、涉足和深入到“碳排放交易”理念与体系中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首先,不仅要有更多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生态文明积极奉献,如主动付出,购买“碳汇”,以造林、风能等置换碳排放权;同时,政府及企业要逐步形成常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与体系,全面、合理分配碳排放配额—不足者要购买配额,而节省出配额者,则可出售配额,从中获得收益,以形成“优良分摊法则”,即在控制排碳总量基础上,以不加重环境恶化为前提,将排碳权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这也正符合“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市场原则。当碳排放权只有上限,没有下限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自然而然就会主动追求减排目标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显然,让“碳中和”盛开牡丹节的生态文明创新之举,为洛阳致力于打造低碳城市鸣响了“第一枪”,但如何引导所有企业形成低碳理念,并付之行动,让洛阳“碳中和”之花芳香四溢,显然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